本报记者 王海玲 实习生 宋飞颐
2018年5月的一天,在外面忙生意的李安启接到了老家一个村民的电话:“安启,我投票选你啊。你回来吧,把咱村好好带一带!”
“以为是约我喝酒呢,谁知道给我出了一道难题!”李安启不住地挠头,“喝酒好说,村支书难干!”
此后几天,这样的电话接连不断。进退两难。李安启说,真的是进退两难。
从20多岁打拼到年近半百,生活已经过得有滋有味。而老家新乡县朗公庙镇小马头王村的“家底”,他自然也是再清楚不过:处于黄河故道,土地贫瘠。没有集体资产,连个像样的村“两委”办公室都没有,想要干好村支书,“头发估计白得更快”!
20岁出头时,作为为数不多的高材生,他曾被委以重任:担任小马头王村的党支部书记。干完一届后,由于种种原因,他外出谋生,做起了生意,且日渐红火。
干还是不干?李安启内心的天平,渐渐倾斜到了前者。“我也是20多年的老党员了,得有觉悟。大家伙儿信任咱,咱不能让人家的期待掉到地上。再说,敢闯敢干,凭啥带不好自家的村庄?”
结果,李安启高票当选为小马头王村党支部书记。
一拆:拆出了村干部的新形象
说起来,小马头王村不算穷。500多口人的村子,人均耕地2亩多,再加
上外出打工,两层贴瓷砖的楼房带院子,在村里并非一座两座。
与宽敞明亮的“别墅级”院子相比,村委会就显得寒碜多了。
“就这,还是新盖的。老办公室,就不要说了。”驻村第一书记荆铭取对记者说。
照片为证:村委会大院,主屋外面裸露着红砖,屋顶是一层简易铁皮。大门紧锁,院里荒草丛生。村干部办公,就在大院西侧的一间毛坯房里。“如果不是有人出入,和荒郊野外差别不大。”荆铭取苦笑着说。
据了解,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是:一户村民曾租用村委会的房子加工粉条,后因经营不善停产。因为一些纠葛,村民拒绝搬走机器和部分原材料,导致房屋闲置达6年之久。
这事儿说大也不算太大,也就是挪走设备原料的事儿。但又说小不小,关乎党组织在村民中的威望。其他村民看在眼里,对前任村干部忍让妥协的做法有些意见。
李安启上任后,第一把火就烧到了这片荒草上。
他说:“我咨询了一位律师朋友,这件事上村委会占理。相关人索要赔偿,属于无理取闹。我们该拆拆,该运运。有啥问题,走法律途径,有些做法,不能纵容。”李安启说到做到,他第一时间联系了这名村民,向他表明了村委会的态度。并承诺,如果他10天内运走设备原料,村委会可适当予以补偿。
眼看约定的时间到了,这名村民仍无动静。这时,李安启开来了铲车,并且告知对方:如果还不过来,就让收废品的,过来把东西拉走。
最终,凭借据理力争、立场坚定,李安启啃掉了这块硬骨头,重塑了村干部的威信,打开了工作局面。
紧接着,李安启又依照相关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半年时间,新的村“两委”办公室建了起来。崭新的“家”,让村“两委”和25名党员有了归属感,大伙的心慢慢拢了起来。
党组织战斗力不强,首先在于党员身份认知不清,组织生活开展得不规范。李安启说,得首先让党员们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是啥。为此,他请新乡县委党校的老师来村里给党员和村民代表讲党课。并规定每月月末召开例会,学习党章、党规和其他国家大政方针,公布上个月账目,研究解决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
“人的思想上去了,啥事都好办了!”第一步,李安启迈得扎实而有力。
二提:提升了村民的精气神
走进小马头王村,家家户户门前,白色的小栅栏特别显眼。及膝高的小栅栏,围起一片姹紫嫣红。这在城市都难得见到的好景致,让人心旷神怡。
这源于李安启的第二把“火”:借着全市城乡环境整治百日攻坚的东风,提升村里的村容村貌。
古有孟母三迁,可见环境之于人的重要性。李安启深谙此理,要通过环境改善,提升村民的精气神。
这第二把“火”成绩斐然,可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
农村人有的喜欢种菜,房前屋后、犄角旮旯都种上了菜;有的不喜欢拾掇,各种不知名的杂草真是应了那首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此外,还有随地乱丢的生活垃圾、建筑垃
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这句话一点儿都不为过。
在李安启带领下,首先清理了村里的大片垃圾。随后他自掏腰包垫资,准备统一规划家家户户门前那片地,免费安装精致的小栅栏,然后再栽一些绿化树,让村子净起来、美起来。
然而,李安启的意见,却并没能完全得到村民的支持。虽然大部分人都同意改造自家门口的那片地,但是少数人却觉得侵犯了自己的利益。
“俺种菜种得好好的,凭啥把俺菜地毁了?”听到个别村民的怨言,李安启一度有些犹豫。但是他很快出手:谁家要是愿意安装小栅栏,门前的杂草必须立即清理。
结果,白色的小栅栏,很快成了村里亮丽的风景。一开始,村委会只栽种了绿化树,后来,村民觉得光有树不够,又主动种起了花,最终,小马头王村的道路两侧,终于摆脱了“脏、乱、差”,花草相映、小树成行,美不胜收。
看到家门口变得这么美,村民们纷纷称赞李安启工作做得好,村里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而此时此刻,李安启办公室的门,也如他预料的那样被敲响了。
来人是之前不同意环境整治的村民:“俺瞧着装好栅栏后,还怪好看的。别人家那么美,衬得俺家门口太乱了。家里来了亲戚,都笑话俺家呀!能不能把俺家门口也整治整治?”
就这样,李安启依靠独到的策略,比较圆满地解决了村里的环境问题。随后,村里又进行了线路改造,解决了村里路灯长期不亮的问题。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