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海玲实习生宋飞颐
凤凰山麓,五陵村因500年前居于新乡“八大景”之首的《五陵春晓》而得名。
五陵霭霭映朝晖,炯树山村接翠微。出作老农初梦醒,呼童鸦雀已飞飞。这首清朝周嗣昌所作的《咏五陵》,便以诗情画意的语言,展现了当时五陵的旖旎风光。
然而,现实却是骨感的。进入新时代的五陵村,却因为利益纠纷、人心涣散而一度成为有名的散乱之村。
2014年,新上任的村“两委”班子决心改变现状,首先成立了以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共30多人的志愿服务队,主要工作是公共环境治理、公共设施维护等。一年多下来,村民看到了村庄的变化,说风凉话的人慢慢少了,人心渐渐拢了起来。
这时,在外考察、接触到“时间银行”这一新生事物的五陵村党支部书记陈红玉(时任党支部副书记)有了将其引进五陵村的“底气”。
“村民其实都有向善向上的心,只不过缺少一个平台激发大家的热情。”说做就做,在陈红玉的发起下,2015年4月11日,全国首家农村“时间银行”在五陵村正式营业。
虽然叫银行,但“时间银行”交易的却是志愿服务,在这里,储户可以把
自己提供的志愿服务时间存起来,然后获取相应的时间币,在必要时,通过时间币换取他人的志愿服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时间银行”最显著的特征。
我会理发、我会修理电器、我擅长打扫卫生、我能照顾老人孩子……不管能力大小,只要能提供任何一种形式的志愿服务,都可以登记为“时间银行”的储户,并累计时间币。
五陵“时间银行”常务副行长郭玉静对记者说,6000多口人的村子,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存在,总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时间银行”让大家的爱心流转起来,大家通过互帮互助,邻里关系不断升温、干群关系不断融洽。
“时间银行”成立4年多来,储户已达6000多人,仅是本村村民就有近4000人,储户也根据身份和分工,先后组建了党员义务巡逻队、雷锋精神服务队、新思路工作委员会等,积极参与村里的治安巡逻、街区卫生打扫、村庄发展谋划等。
人心齐,泰山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博尽一分力、狠下一条心、共圆一个梦”的五陵精神逐步形成,村“两委”可以聚精会神抓发展,五陵村也跻身为省级文明村,人均收入达到1.3万元。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