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书武
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
这样一句话,印在一张20厘米长、6厘米宽的“爱心扶贫奖券”上。奖券分为绿、蓝、黄三种颜色,分别对应着1分、5分和10分,盖有封丘县工商联的公章。
封丘县的贫困户都知道,奖券上的1分、5分和10分,对应着1元、5元和10元。拿着这些积分券,可以在村里或者乡镇的爱心超市里免费兑换等值的日常生活用品。
这就是封丘县根据外地经验并结合封丘实际,面向贫困户推出的扶贫积分奖券。
封丘县工商联副主席王俊杰是当时外出考察人员之一。8月20日,他在办公室对记者说,扶贫积分奖券从去年7月份开始实施,对象是全县1.7万多户贫困户。积分奖券主要是对他们“扶志”,“扶志”先从家庭环境和个人卫生习惯改变开始。
奖券需要盖章。第一次盖章的时候,县工商联两名工作人员盖了一周,用了400元的原子印油,盖坏了两个原子印章,盖了几十万份,全部分发给各个乡镇,由各乡镇根据相关评价标准分发给贫困户。每户每月多的能拿到五六十分,少的二三十分。
这就是封丘县的积分扶贫。
经过一年的实践,在贫困户中产生了“三重境界”的效应:第一重,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先从改变户容户貌、个人卫生开始;第二重,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扶贫活动,与贫困挥手告别;第三重,脱贫之后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不再主动认领积分奖券。
第一重境界:人面桃花相映红
封丘县王村乡盛水源村村民张淑兰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可是自从孙子12年前出生后,儿媳就不辞而别,儿子在寻找儿媳之后至今没有音讯。7年前,孙子又被诊断出白血病,花光了家里的钱还背上了债。张淑兰带着孙女、孙子艰苦度日。“精准扶贫”工作开始后,她家被评为贫困户。
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时刻关注张淑兰家的变化,按政策先后为她的3间老屋加盖了蓝色的顶棚,使得房屋不再漏雨,修建了3间东屋,外墙干净整洁。
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卫卿经常来家里看看,全村就剩下这一户没有脱贫。刘卫卿说,这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村“两委”、驻村工作队都在积极帮助
她。
张淑兰积极地打扫庭院卫生,人穷精神不穷,每次村里组织人员到张淑兰家里,都能看到一个干净的小院落。按照扶贫积分的评定标准中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遵纪守法”“内生动力”“配合工作”等要求,张淑兰每次都能拿到五六十分。
居厢镇小沙村驻村工作队工作人员贾利平对积分扶贫所带来的效果感到很满意:“一些贫困户家里原来都下不去脚,现在干干净净。”
王俊杰说,满分80分,能拿五六十分不容易。五六十分积分能兑换不少家庭日用品,如盐、味精、洗化用品,基本上够一个月的使用。
扶贫积分如同春风一样,吹拂着贫困户的庭院,充满了生机。
第二重境界:轻舟已过万重山
从张淑兰家出来,向东再向南拐个弯,就是80岁的刘金江家。进入他的小院,别有一番洞天。
核桃树、无花果树、石榴树,栽满了小院,一抬头就是几个似乎要咧开嘴的石榴。堂屋屋檐下的铁丝上挂着4个鸟笼,3只画眉1只八哥时不时发出鸣叫声。
8月20日,阳光透过果树的枝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影子。户主刘金江拉着记者的手来到院内西侧,一人高的砖墙内是几十只正在觅食的草鸡,见到了生人,有的四散躲开,有的抬头直视。
“养鸡不能弄脏院子,扶贫积分上要求的很明确。”刘金江说,原来也打扫院子,只是有了扶贫积分之后,打扫得更勤快了。
刘金江家里只有他和老伴儿,女儿远在上海工作。打扫完自家院落,刘金江就扛着扫帚到村里的公益岗位上,打扫干净之后再回家。
“你看看我的积分卡。”老人边说边拿出一个小口黑提包,伸进一只手,摸了一会,抓出一大把,里面有不少的红色卡片。驻村工作队队员齐振杰拿起红色卡片查起来,一共21张。“大概是积攒了一两个月了,等攒得再多些可以换一袋米了。”刘金江笑眯眯地说。
刘卫卿说,扶贫积分卡本来是面向贫困户的,但是村里基础较好,爱心人士捐款多,村里就自己印制了一些积分卡,
将积分卡的发放范围扩大到全村,只要符合积分评分标准,都能得到积分卡。
经过各种帮扶,刘金江家里脱贫了,但是他仍然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各种劳动。
家住封丘县居厢镇小沙村的贾作任也于去年脱贫。与刘金江不同的是,贾作任独身一人,有自己的田地耕。有了扶贫积分卡,贾作任农闲给别人烧锅炉,再加上退伍军人补贴,脱贫的贾作任正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
小沙村党支部书记贾作贞和盛水源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卫卿都说,实施了扶贫积分卡后,不仅仅扶贫工作还有村里其他工作好做多了,贫困户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脱贫有了内生动力,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帮扶政策,现在村里除了因病致贫和五保户外,基本上没有贫困户了。
扶贫积分,成了脱贫的“催化剂”。
第三重境界:曾经沧海难为水
封丘县工商联统一采购,将一定数量的日用品发到各个乡镇的爱心超市、励志超市等,贫困户拿着积分卡来换取。
为了进一步方便贫困户兑换积分,居厢镇一些离镇政府稍远的村干部,会收集积分卡,没有任何酬劳地开车到镇里的励志超市兑换日用品,回来之后再发给贫困户。盛水源村更进一步,直接在村里开了一个爱心超市,村民都可以直接兑换。
从贫困户到脱贫再到小康,扶贫积分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它燃起了贫困户的斗志,它激发了脱贫户的动力,它更是从贫困到脱贫一路上的见证。
小沙村64岁的脱贫户杜习义,虽然脱了贫,仍然按照积分卡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只是与过去相比,他领取积分卡的积极性明显降低。
盛水源村76岁的刘华彬去年脱贫,但是他手中仍然积攒了29张积分卡。
贾作贞和刘卫卿都说,贫困户脱贫以后,仍然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义务劳动,但是淡化了对积分卡的热情,转化为对村里工作的积极支持,精神上的满足提升到首位,获得积分退居其次。
封丘县一年来积极实施扶贫积分,改变了个人生活的大环境,提升了脱贫户的大境界,对乡村振兴产生了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