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8月16日 星期

长垣起重40年轻松了世界


本报记者赵改荣刘军旗

起重行业有句话,长垣停产,全国缺货。

仅以桥门式起重机为例,它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0%。

在新乡先进制造业领域,似乎还没有哪个产业,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造一台上千吨的庞然大物,是不是需要很久?

平均1分钟制造3.2套配套产品,每小时下线38台整机。这就是“长垣速度”。

在港口矿山,在路桥工程,在核电一线,在火箭发射现场,长垣起重家族里10个大系列、200多个型号的产品,飞天凌空,臂弯坚实,托举世界。

一把锤子,不过一尺来长,但在长垣人手里,却敲打出了一个起重产业。

“春天喝不上‘糊涂’,冬天穿不上棉裤,十里八乡见不着瓦屋,小伙子娶不上媳妇。”

“地上无资源、地下无矿藏,土地贫瘠,灾害频发。”

今天的长垣人,忘不了昔日的艰难时光,而位于黄河滩区的恼里、魏庄一带,成为长垣起重的策源地。

恼里人最先嗅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他们站立在短缺经济的风口,迎着黄河的风沙,一路打拼。

三亩半地,6个人,20万元。30岁的韩宪保,同样不安于现状,鼓捣出一个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卫华集团。

1家、2家、3家……长垣起重企业以星星之火,迅疾燎原。最新数据显示:起重成了长垣的主导产业,龙头企业10余家,上下游关联企业千余家。它们以9.1%~9.5%的年增速,支撑和引领长垣制造向长垣智造嬗变。

然而,商海风云变幻,企业载沉载浮,有人做大了,有人做强了,但很多做不久。

“卫华的每一步都很坚定,没有走弯路。”已是集团总裁办负责人的郭景阳坦言。

在小作坊里敲敲打打,干活的多是自家兄弟、亲戚朋友。长垣起重的发家,多是以亲情式、血缘式、家族式“三

式”管理出现的。

想做大做长,就必须打破利益藩篱,就必须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长垣起重的华丽转身,关键在于忍痛走出了小打小闹的怪圈,根本在于把人才哲学发挥得淋漓尽致,重要在于在转型优化升级上先行一步。

1995年,周口人郭景阳大学毕业,背着行囊,从省城来到了长垣。当踏上那个在村里的三亩半地上时,他犹豫过、徘徊过。

最终促使他坚定留下来的,是韩宪保的眼光、包容和进取。“到了县城,老板用自己最好的车接,上班与老板坐一间办公室……”郭景阳成为卫华集团31年历史上第一个大学生。

2004年,韩宪保打破“三式”,不惜千金买宝刀,引进央企高管俞有飞走马上任,这一干就是15年。今天的卫华集团,旗下有20多家子公司,其总裁、总经理全部是外请的。2018年,在企业三十而立之年,韩宪保正式退出,把接力棒交给了30多岁的儿子韩红安。

东北人张毅,2005年太原科技大学毕业后,来到了长垣,如今成长为卫华集团技术中心部长,成为集团600人科研队伍的一分子,支撑企业跃入百亿元俱乐部。

这样的人才,在长垣有6000多人,其中高端人才248人,享受省政府津贴者2人。

企业引人才,政府留人才。在长垣,外来人才买房,政府有补贴,想租房,政府免租金,家人想落户,7天内可搞定。本人和家人均可享受本地城镇居民各项待遇,每个月还有500元以上的阶梯性政府特殊津贴。

坚持实施“双百人才”引进工程和人才集聚工程,让科技创新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上,不仅是长垣经济快速发展的“源代码”,现今已成为由“长垣制造”向“长垣创造”转变的治本之策。

日子很红火,为什么急着转型?

“上午是农民,在地里拿锄头,下午拎着包,发着名片是经理。”曾经的流行语,道出了昔日长垣起重传统的营销方式。

告别“泥腿子”,转向职业化、专业化团队,长垣起重在全国已布局了2600个销售网点。

长垣企业都有深沉的危机意识。执长垣起重牛耳者,当属卫华集团和河南矿山集团。

卫华集团做到了全国第一、全球领先,但它的对标企业之一则是德国的科尼。

长垣主政者清醒又坚定。7年前,受宏观经济影响,长垣起重低迷不振,到了生死关头。长垣县委、县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坚持创新驱动,实施“三大改造”,推动起重产业转型升级。

卫华集团攻关的防摇摆自动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这在全球800家同行企业里,是独一份。

河南矿山集团生产车间里,但闻机器响,不见人走动。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还节约了80%人工成本。

聚焦主业不放松,向着产业链两端发力,不断强链、延链。卫特公司制造出汽车起重机、环卫车、高空制瓦机,在高端市场独领风骚,特别是高空制瓦机属国内首家。纽科伦公司的智能停车设备,以稳定的自动识别、自动停取技术和个性化定制,很快打开市场。

长垣企业不安蜗居于黄河滩,总有拥抱大海的梦想。江河公司制造的高空作业车,打破了一直由美国公司控制的高端市场,出口中东、南美及东南亚等地。从肯尼亚蒙巴萨到内罗毕的标轨铁路——蒙内铁路,480公里的铁路沿线,所用起重设备均来自“河南矿山造”。今年,一场国际起重博览会,长垣收获订单21.6亿元,其中不乏海外订单。

老树发新枝,新树深扎根,其背后是政府宁愿过紧日子,也不吝真金白银的投入。从2014年设立1000万元财政专项,到2018年6400万元,5年来,长垣发放创新发展资金达1.7亿元。

时间如一指流沙,40年恍然过去,长垣起重让世界变得轻松,更令“长垣精神”愈发闪亮。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