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制周刊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8月15日 星期

付出一颗诚心收获一片民心
——记封丘县公安局“枫桥式”好民警王启飞

王启飞,2006年10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封丘县公安局户政科科长。从警以来,他10余年如一日,扎根农村、精心耕耘,立足辖区小天地,为百姓做实事、解难事,坚持“打防”主业,为群众保稳定、创平安,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服务、守护在群众身边,默默付出着自己的一颗诚心,收获了辖区群众的一片民心,谱写出一曲曲和谐乐章。

他连年被评为市公安机关“十佳”警务室民警,荣获“河南省优秀人民警察”“河南省优秀社区民警和成绩突出社区民警”等称号,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小处着眼、小事做起”,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

王启飞坚持“小处着眼、小事做起”,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平台和全科网格服务管理体系建设,采取“警调衔接”“民调入所”等举措,加快形成多部门协同、法理情融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他还创新网上调解,搭建网络调解平台,依托微信、QQ等工具随时随地调解,降低调解成本,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提高调解效率。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调解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一般纠纷不出村,所有纠纷不出警务室”这都已经成为王启飞恪守的座右铭。对群众的事,再小,他都看在眼里,放在心里,主动办理,解决到底,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对受理的群众纠纷和案事件,只要有百分之一的调解希望,他都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2019年5月,封丘县陈桥镇二郎庙村王某弟兄二人因宅基纠纷引发打架,造成哥哥轻微伤的后果。由于其二人家庭矛盾积怨较深,哥哥一气之下将其弟起诉到人民法院打起了民事赔偿官司。王启飞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和村委会、当事人进行沟通,深入了解弟兄俩到底有多少“积怨”,并将双方当事人叫到一起,耐心倾听、甘做弟兄俩的“出气筒”。并积极与村委会沟通、协调,率先解决了相邻的土地纠纷,初步化解了兄弟俩心中的矛盾和积怨。案件进展到这种程度,已经具备调解的希望,民警抓住有利时机,乘胜追击,对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示之以法,看到双方都有了悔意,民警再次阐述了该案件调解不成的法律后果和嫌疑人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最终,两人均表示以和为贵。从此辖区民警王启飞也成为他们的“贴心人儿”。

驻村工作12年,他成功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40余起。随着一件件小事儿的办结,慢慢积累着辖区群众对自己的信任和情感。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有效维护了辖区和谐稳定。现在的时寺村

连年被上级政府评为民族团结先进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平安村”“和睦村”。

“借助民力、形成合力”,全时空守护平安

“平安不出事”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目标任务。王启飞始终秉持着“守护辖区平安”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管理、防范、打击措施,着力提升预警预测预防能力,坚持以防为主,切实做到“平安不出事”。

在警务室工作期间,他积极组织和会同教育、司法等部门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建立预防违法犯罪的家庭、学校、单位、社会四道防线,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和素养。开展创建“零发案村庄”等经验做法,推动配合有关部门全面组织开展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平安校园等系列活动。深入开展“五进”(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进网络)系列宣传活动,强化防范诈骗宣传,积小平安为大平安。

他清楚地知道在近40平方公里的辖区,仅靠民警个人去面对日益复杂的治安形势肯定力不从心。他深信: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工作中,他以“平安辖区你我共建、辖区平安你我共享”为出发点,组织辖区治保主任、老党员、治安积极分子成立“爱心助警联盟”。一方面发动大家群防群治,号召大家遇到可疑人员多问一句,遇到邻里纠纷多劝一句,遇到大事小情跟自己多聊一句,做到了大家治安大家管。另一方面动员辖区单位、中小学幼儿园和沿街门店主动安装监控探头260多个。结合镇政府综治部门为辖区主要路口安装了360度视频监控16处,有效提高了物防、技防水平。同时,通过“平安陈桥”微信群将百姓身边发生的小事制作成“微视频”进行发布互动,建立“平安时寺村”等40多个“平安微信群”矩阵,组织动员群众关注“新乡警方”等公安机关官方微信公众号和注册“河南警民通”,在群里定期有针对性地发布预警信息和安全防范常识100多条。2018年11月以来,陈桥派出所辖区实现了连续217天可防性刑事案件零发案,织密了一道道安全“防护网”,形成了人人积极参与安全防范的浓郁氛围。

“忘掉角色、记住角色”,零距离服务群众

“服务不缺位”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特征。王启飞立足辖区实际主动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认真落实公安“放管服”改革政策措施,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忘掉角色,自己就是老百姓,凡事儿打个颠倒;记住角色,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就是给自己赢得满意的机会。”王启飞

经常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他推行预约办理、异地办理、智能导办等方式,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做到零距离服务群众。深化“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积极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真正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切实方便群众办事。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他入户走访时发现辖区时寺村有多位老年人没有户口。以前这些老人认为户口没啥用,可是现在眼睁睁地看着应该领取的养老金,就是拿不到手,他们着急得很。王启飞得知后便向所领导和户政部门反映,很快,马文英等8位老人的户口问题一一解决。当年春节,老人们领到了自己人生第一份养老金。84岁高龄的马文英老人用颤微微的双手缝制了一双鞋垫送给了王启飞……

2019年春节前夕,远在北京打工的王某给王启飞发来“爱人杨晓燕希望尽快办个身份证外出打工”的短信。通过联系,他了解到杨晓燕从云南嫁过来14年了还没有户口,现在实名制购票,外出打工连火车票都买不了,她可没少犯愁。为她补录“户口”便列入了王启飞的工作日程。随着调查的深入,他发现其原籍仍有户口。“要让她自己办,不说要多长时间,花多少路费,就是到云南老家单程就要2800多公里,一趟还不一定能办好。”王启飞看着她着急的样子,多次和当地派出所联系,写了书面情况说明,通过往返两次的快递办好了所有手续。春节过后,两口子顺利搭上了前往北京打工的列车。“我们到了。”下车后两口子首先想到的是给王启飞打电话报个平安,就这么一个感谢的电话让王启飞感慨了许久。

“创新方法、用活战法”,形成追逃“陈桥经验”

2019年元月,封丘县公安局新一届局党委从全局整体工作出发叫响“工作强不强、关键看打防”“能干不能干、关键看破案”口号,为全局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王启飞作为陈桥派出所负责人坚决树牢主业意识,叫响“向我看齐,跟我上”的口号,带领全警动员、全警参战做好了本职工作,连续取得多项打防绩效考评第一名的好成绩。尤其在2019年元月至2019年6月,共劝投、抓获本地和外省市各类逃犯18名,形成了追逃工作“陈桥经验”。

王启飞带领民警针对网上在逃人员攻心规劝,打好攻心战。找准在逃人员心理痛点和所担心的问题进行心理分析、情感疏导,力促其放下抵触情绪和思想包袱,抓住“投案自首”这一法定从轻的情节,最终形成心理上的同频共振。

封丘县张继伟、王常平、卢东海

等6人2018年年底因涉嫌非法狩猎犯罪被封丘县森林公安局上网追逃。由于案发地在封丘县陈桥镇辖区,该所民警对相关案情比较熟悉,随即对犯罪嫌疑人开展了细致的了解和布控。2019年年初,将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张继伟抓获后,对其他在逃犯罪嫌疑人逐一分析。了解到他们年龄相仿,均为1980年前后出生,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不可能长期在逃。针对类似情况,王启飞一方面组织民警高密度抓捕施加压力,另一方面对其他同伙不厌其烦地上门找家属谈话劝说。涉嫌非法狩猎逃犯王常平外逃后,家中留下妻儿和老母亲。王启飞带领抓捕民警第一次到家中时,他的母亲正站在院门口似乎在等待着什么。王启飞决定为了“母亲的等待”也要劝投这个“傻孩子”。民警与其爱人交谈,并希望其做工作劝说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民警随即编辑了两条内容为“作为一个父亲,对一个家庭来说,尤其是对孩子来讲你就是一片天。再说了,就目前的技术水平,你能跑到哪里?”“相信你也懂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俗话,想想孩子在学校,万一被其他同学嘲笑自己爸爸是个逃犯,对孩子会造成什么样的心理阴影?希望你负起自己的责任,为孩子树立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形象”的信息,发到其爱人手机,希望她考虑后,转发给丈夫。并告知其爱人只要是主动投案自首,可以协助申请取保候审、争取宽大处理。民警设身处地为犯罪嫌疑人家庭着想,赢得了家属的理解和支持,通过两天的电话沟通,最终几人主动投案。

“重点通过政策劝导、把准心理痛点,打好攻心战;围绕亲属、汇集线索追踪,打好信息战;分析数据、开辟网络战场,打好情报战;强化管控、做到耳聪目明,打好阵地战;创新理念、运用多种程序,打好合成战”等五种战法细心寻觅追踪、用心经营摸排,凝聚全警智慧和力量,在短时间内成功劝投和抓获了一批逃犯,形成了追逃工作“陈桥经验”,为全市追逃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陈桥派出所,王启飞通过精准高效的打防措施,用实际行动震慑了违法犯罪,辖区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安全是大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基层民警,王启飞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践行着庄严承诺,不断延伸“为民”“护民”“便民”触角,踏踏实实立足岗位,将服务百姓、维护稳定、竭诚奉献的情怀洒向社会的角角落落。

(张进昌)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