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琴
我的父亲叫王振祯,1939年生于卫辉市孙杏村乡韩光屯村。父亲初中毕业后,17岁参军当上了汽车兵,后来转入地方工作,1959年和母亲结婚,1965年8月支援国家三线建设到云南思茅运输总站工作,1971年底调回卫辉市化肥厂工作,一直到1999年退休。父亲于2009年9月2日去世,离开我们整整10年了。10年来,每每想起父亲,音容笑貌如在眼前。
父亲不算高寿,刚过70岁就离开了我们,父亲去世一直是我们姐弟心中的痛。父亲生病时,那时大家都在奔生活,对父亲照顾体贴不够周到,但是父亲从来没有过埋怨和指责,总是乐呵呵地向别人夸奖我们姐弟四个能干又孝顺,让他放心,让他骄傲。
父亲是个特别爱孩子的人。1967年春节过后,我刚过5岁,我和母亲还有大弟爱国随父亲一起到云南思茅定居。出发前,在新乡火车站,父亲怕我跑丢了,正巧他看到一个丢失的女孩被警察带着到处找妈妈,那个孩子哭得很伤心,父亲让我目睹同龄孩子“丢了”后的痛苦,让我记住。很多年以后,见到老家的长辈,他们都喜欢列举出很多我小时候爸爸怎样宠我溺爱我的故事,总爱说,你是在你爸爸肩膀头上长大的,你爸爸宠爱女儿,可是全村出了名的。
父亲不仅爱自己的孩子,对别人家的孩子也一样喜欢。每次父亲从云南回来探亲都要给堂哥们买个小玩具当礼物。1966年年底,父亲回家休年假,
和邻居的九香姐姐比赛踢毽子,父亲会踢多种花式毽子,那种矫健敏捷一点不输于踢毽子冠军九香姐姐。父亲休息日回家,总是有一群半大不小的孩子黏着他,听他讲外面世界的故事。
父亲是一个热爱工作的人,他一直是单位的劳动模范。父亲从云南调回卫辉市化肥厂后,厂里每个季度评一次劳动模范,那时发的奖品几乎全是插杆钢笔,别的同学用的都是几角钱的螺丝帽钢笔,我用的全是父亲当劳模的奖品铱金尖的插杆钢笔,把同学们羡慕得不得了。父亲在厂里开小车,极爱惜汽车,他的技术很好,汽车发动机一开,听声音就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父亲热情善良厚道,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在云南思茅时,由于物资极度匮乏,很多人家都缺吃的,父亲常常把省下的粮票购买成面粉,母亲总是在父亲出远差回来休息时,把攒下来的肉票买些肉和韭菜给全家人包饺子,同时,父亲总会邀请老乡和朋友到家里吃饭。
每每想起父亲,我心中都会涌动着一种深深的感恩之情。父亲不仅养育了我们,更是用他朴素的思想和人品教育和培养了我们。父亲的与人为善、厚道善良、重情重义、热爱工作等精神品质都时时激励着我们姐弟几个,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感恩父亲,父亲的精神爱心没有离开我们,我以这些美好的回忆怀念我们敬爱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