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8月6日 星期

环保严了,产业转型升级快了吗
——“年中看经济”系列报道之四

□本报记者刘军旗

“上半年,企业销售、利润、纳税三项关键指标均同比增长10%。”说这话的,是河南威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思民。

论区位,“河南威猛”或许并不占优,它坐落在新乡县,60多年坚守于此。说地位,它是高新技术型企业,更是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在内外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局势下,“河南威猛”又是如何跑出“三增长”的加速度?“我们每年在环保领域投入几百万元,加快技术改造,推进产品升级。”王思民对此很清醒,“在环保上投入再多也值得,它推着企业往前跑。”

同样,作为传统高耗能企业,“河南孟电”在环保领域也不吝气力。以日产4500吨的熟料水泥生产线为例,经过一系列大投入、大改造,从综合煤耗到电耗再到能耗大幅度下降,粉尘排放不仅低于“2+26城市执行标准”,而且远低于我市制定的超低排放标准,每年节约费用近2000万元。

环保持续高压态势面前,企业不转型不升级没有出路,但“转”和“升”之路,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既不能不看路,也不能盲下手。

“我们走高端装备这条路,早几年就开始谋划,为啥现在才出手,就是要在大局中找方向,在契合中作定位。”“河南孟电”副总经理李永辉坦言。

据介绍,该企业与广东兴迪公司联合,投入15亿元,共同打造共铖科技园,向流体压力成形高端装备和多种流体压力成型轻量化汽车零部件生产线迈进,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高铁等民用行业,以及航空航天等军工领域。

从高耗能传统产业,到建设高端装备制造孵化园,腾笼换鸟的背后,是基于该企业对环保的深刻认识、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渴盼。“此举顺利,再造一个‘孟电’”不成问题。“李永辉充满自信地说。

一个个企业顺势、驭势,换来新旧动能加快。来自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从生产角度看,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3%,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2.7个百分点,而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增长7.4%,低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低于高新技术产业3.9个百分点。

从投资方面看,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6.5%,而高耗能产业投资低位运行,仅增长3.7%。上半年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增长 42.4%。

一进一退,一增一低,带来的是产业变得更绿了、转得更快了、升得更好了、结构更优了。

对于环保部门而言,再严格、再精准的执法与治污只是手段,他们不仅要让蓝天更多、河流更清,更要工业企业向绿而行,为我们享受更美好的生活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市环保局引进5A级管理制度,出台了《新乡市涉气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分级管理评价办法》,激励和引导工业企业绿色发展,倒逼企业升级转型。该制度依据工业企业的达标排放情况、环保守法记录、产业布局、清洁生产水平、企业规模、产业发展方向等六大方面,将企业分为1A至5A5个级别,实施重污染天气不同级别“一厂一策”的管控措施。目前,处于企业自评、县(市)、区审核阶段,已有3780家企业完成初步自评。同时,对全省重点行业绿色发展调研综合评分低于60分的80家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对象,已有62家企业完成整改。

作为工业企业的“娘家”,市工信局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不遗余力。该局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实施智能装备产业升级行动,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终端产品,提高装备的开放性和互联性能,全市拥有省级智能装备培育企业21家,入选数量与郑州市并列全省第一,2019年我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产品12台(套),居全省第一位。今年以来,全市实施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智能化改造项目70个,完成投资36.3亿元。

就像“河南孟电”蹚出转型升级新路子,靠的是科技支撑。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过滤产业园、氢能产业园等项目完成基础施工,万华生命科学产业城、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科技金融中心等项目启动建设……

一个个环境友好型、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之所以能在牧野大地快速落地,无不彰显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翻过一山又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新乡产业坚定向绿而行,必将赢得下一个辉煌。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