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新乡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6月18日 星期

用真心实干赢得群众称赞
——记辉县市薄壁镇铁匠庄村第一书记赵春亮

□本报记者陈荣霞通讯员刘文君

驻村扶贫以来,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驻地当家乡,视群众为亲人,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一腔热血、满怀深情,俯下身子扶真贫、真扶贫,真正做群众的知心人、村民的贴心人。他,就是辉县市委统战部驻薄壁镇铁匠庄村第一书记赵春亮。

用“心”丈量民情

驻村帮扶,走访摸排不可少。驻村伊始,为了尽快进入工作状态,赵春亮利用两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全体村民,并对弱困群体基本情况、利益诉求、存在困难详细记录。每家每户从大事到日常小事,赵春亮都通过真心交流、耐心问询和细心记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切实做到了情况清、底数明。他在走遍全村详细了解每户的生产生活状况的同时,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多次实际查看路、沟、渠等农业基础建设情况,和村民面对面交谈,了解铁匠庄村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今,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成,18户贫困户顺利脱贫,但走访仍然是赵春亮每日必做功课。“没有实地了解和交心走访,哪能了解百姓之需和群众心声呢?”赵春亮说。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赵春亮始终把这句话贯穿驻村各项工作之中,围绕

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通过组织群众党员上党课、坚持群众党员值班制度、培育致富带头人等措施,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战斗堡垒作用,调动村干部和群众党员在办好农村事、实现乡村富上发挥主动性,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用“情”赢得民心

“住在铁匠庄村,我就是铁匠村人。”赵春亮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两年来,赵春亮放弃了舒适的城市生活,吃住在村,将服侍老人、教育孩子的义务抛给了妻子。

2018年夏天,赵春亮的母亲遭遇了一场车祸,腰椎骨折住进医院需要手术。当时正是脱贫攻坚政策落实的关键时期,赵春亮征得家人理解,交待妻子和妹妹轮流伺候,毅然工作在村。房屋修缮好,贫困户喜笑颜开地住了进去,全村扶贫工作一样没落下。赵春亮和队员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感激,但是在他的母亲手术时没能陪伴在身边,成了赵春亮心中永远的痛。

贫困户秦三战的女儿,生活不能自理,因为异地婚姻纠纷,长期在娘家生活。为了扶贫不遗漏一人,赵春亮和队员多次到外地了解情况,开具证明,将她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落实了她享受残疾、低保等各项政策。

两年前,贫困户安井成家还是村里

的“老大难”。他的母亲有病,弟弟40多了尚未结婚,女儿孤僻辍学在家,3间破旧、漏雨的危房。结合安井成的情况,工作队为他和他的弟弟找到了工作,帮他们申请危房改造项目,补助了2.5万元,盖了4间崭新的平房。2018年,他的女儿顺利考到焦作护理学校,赵春亮又和队员协调帮扶企业负责人,将5000元的助学金送到了他们家。“现在住上了政府帮助盖的新房子,女儿也考上了心仪的护理学校,我和弟弟俩人上班,每年能挣好几万块钱呢。”说到家里的变化,安井成掩饰不住内心喜悦。

用“智”解除民忧

“多亏了赵书记。俺通过参加驻村工作队组织的厨师免费培训班,在景区附近开了一家饭店。旅游旺季来临,生意不错,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该村村民李小利说。为让村民学一门手艺,赵春亮多方奔走,通过人社系统联系了职业培训学校来村里为村民免费开展了厨师培训。聪明能干的李小利勤学苦练,

并利用地理优势开了一家饭店。在她的精心打理下,饭店生意红红火火。

从入村第一天起,赵春亮就为铁匠庄村发展特色经济奔走。2017年下半年,在赵春亮积极协调下,铁匠庄村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光伏发电项目,除了全村贫困户受益外,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5万元。赵春亮和队员又找到青青薯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多次做工作,协调合作社为贫困户免费提供红薯秧苗和技术指导,并优先提供工作岗位,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增加了稳定增收渠道。与此同时,积极与企业对接,共同签订帮扶协议,以契约形式将帮扶企业、村集体、贫困户3家联结为利益共同体,全面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

对全村电网进行了农网改造,为农民安全用电和发展生产用电提供了保障;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改善了基层组织的硬件设施条件……在赵春亮的努力下,铁匠庄村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村内道路硬化等各扶贫项目已经完成,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