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瑞峰杨晓燕文/图
6月5日,对于原阳县葛埠口乡白寨村村民杨志锋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他成为原阳县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的消息不胫而走;他要随同工作人员到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捐献准备和实施捐献;他接到了新乡市红十字会和原阳县葛埠口乡卫生院颁发的捐献干细胞荣誉证书和终生免费健康体检光荣证书;他接到了原阳县副县长杨俊涛代表全县人民送给他的美好祝福;他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赞赏。
从360百科搜索得知:造血干细胞捐献(也被称为骨髓捐献)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前提,没有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就不可能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是目前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较为有效的方法,已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应用。我国血液肿瘤的发病率,仅白血病约为十万分之三,即每年约有3.6万人得白血病。而这些病人中,大多数年龄在30岁以下,其中15岁以下的人群占比50%以上,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和不幸。虽然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肿瘤的理想方法,但要找到与病人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相匹配、不被排斥的造血干细胞却不容易。在有血缘关系的人群中,相匹配的概率是万分之一。根据我国的
人口政策与状况,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替代者只有从非血缘关系的人群中去寻找。由此可见公民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性和意义。
今年48岁的杨志锋是个地地道道的原阳县农民,但是他却有着一颗大爱之心,自2008年以来,他每年坚持无偿献血两次,每次献血400毫升。当杨志锋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另一个生命时,他就毫不犹豫地填写了志愿书。“大概是2010年吧,工作人员向我介绍捐献骨髓的有关情况,我想要是我能帮上一个人,挽救一个生命,说明我与这个人有缘,那也是一件幸福事儿。”当笔者问起杨志锋为什么要捐献骨髓时,他面带微笑非常从容地说,“去年秋天,我就接到了配型成功的电话,中间他们来家里抽了两次血进行化验。我今天随他们去,听说要通过几天的准备之后,从我体内取出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
前来欢送他的新乡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马云向杨志锋的家人和村里的干部群众介绍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有关事项,并回答了群众询问捐献是否会损害捐献者健康等问题,消除了群众的心中疑虑,明白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重大意义。“本来害怕捐献骨髓对他的身
体有影响,听到马云这么一说,俺的心放肚子里了。”杨志锋的妻子申祥勤,虽然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但是一想到上有病中的老人需要照看,下有正在上学的孩子需要照顾,她还是有些担心。
临行前,杨志锋找来姐姐帮忙照顾
母亲和家里的一切。出发时,他向着远方默默说:“祝你早日康复!”
院外的汽车已经发动,杨志锋与妻子申祥勤面带微笑、幸福地走出家门(如图),一对带着美好祝福的手环分别戴在两个人的左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