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焦耀李青春通讯员孟凡军文/图
“此次接到了商务部和外交部邀请函的共有19个人,我作为全省唯一的代表参加第23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最大的感受是,多国领导表示愿意与中国在多领域合作,向中国看齐,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我非常自豪!”6月11日,石宝金在参加完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第23届国际经济论坛后返回家中。
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国际大型经济论坛,也是新经济大国领导人会晤的重要平台之一。论坛由俄罗斯经济发展部主办,主要围绕俄罗斯新兴市场和世界经济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对于中俄在远东地区的合作和企业国际化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为中国企业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促进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提供了无限可能。
石宝金能受邀出席国际经济论坛,他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放羊娃成了企业家
1963年,石宝金出生于林州市一个小山村,家里姊妹7人。11岁他才第一次踏进校门,从三年级开始上起,由于从没有接触过汉语拼音,学语文自然十分吃力,学数学又不懂加减乘除运算法则,7天后,石宝金无奈地离开了学堂,成了生产队的放羊娃。当时母亲生病,为给母亲看病,家里还欠下600元贷款。
13岁那年,石宝金走出大山去闯世界。工地上,比他还重的石头,一般工人半天搬运不了五六十块,而他能咬牙坚持搬上百十块。由于是国防工程,地处深山老林,时常有狼群出没,没有人愿意看守工地,他却自告奋勇只身守
护。夜里为防范狼群的偷袭,他点上篝火,还敢在乱石堆上睡觉……
这个工程完工后,石宝金又到一座小煤窑当起了挖煤工。200多公斤重的拖煤斗,别人一天8个小时拉百十趟就歇工了,而他却要再加4个小时的班,拉180趟,只为多挣3块钱。后来,他从带班工长提拔成了采煤队长。有一次,煤矿发生透水事故,他最后一个升井,组织全队几十个人全部安全撤离。
1986年,石宝金举家从林州搬到凤泉区大块镇王小屯村,他从小建筑队做起,事业一步步做大,后来成立了河南宝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建设可是技术活。”长期的施工实践,着实让石宝金深刻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虽然他仅仅上过7天学,却一刻也没有放松对知识的渴求,甚至比一般人付出得更多。白天忙着组织施工,没有空闲,他就利用晚上时间学习。起初,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他就从写自己的名字开始,先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再学习写亲人朋友以及工友的名字。认的字越来越多,他开始学习建筑施工中各种机械设备和工艺流程的名称,以及这些机械的使用方法和这些工艺的操作规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下来,石宝金认识了3000多个汉字,能看懂施工图纸、能阅读报刊。又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他自学了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知识,取得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民用建筑工程专业的函授大专文凭。后来又参加了清华大学房地产总裁、项目经理培训班,继续学习深造,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土专家”,从一个放羊娃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热心公益事业
他热心公益事业,致富不忘造福桑梓。1999年,王小屯村道路硬化资金不足,他慷慨出资;村盘鼓队需要更新器材,他拿出了3万元,购买了40多面鼓和演出服装。2004年,看到孤寡老人王荣的房子已成危房,随时有倒塌的危险,石宝金就出资为老人盖起新房。从那时至今,石宝金每年都拿出1万多元,在中秋节和春节给全村老年人买月饼、香油、山西陈醋等各种慰问品。
不管是在林州的老家,还是在新乡的新家,每年春节过后,石宝金都要拿出几万元,请来专业剧团给父老乡亲唱几天大戏。王小屯村漂亮大气的戏台也是石宝金2011年投资20万元修建
的。他还投资13万元修缮了王小屯村通往辉县市的危桥。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中组部发出共产党员要缴纳“特殊党费”的通知。5月25日晚上,石宝金驱车从山西赶回新乡,把5万元“特殊党费”郑重地交给党组织。此前,他就以公司员工的名义捐出了1万元,通过河南省红十字会捐出了3万元。他说:“我是一个放羊娃,是靠党的好政策致富的,啥时候也忘不了党的恩情。”
石宝金先后为两个家乡(林州老家和王小屯村)修路建桥、扶危济困、敬老和助教等公益事业出资近千万元,彰显了一个企业家的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去年,他以高票当选王小屯村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