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海玲
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是2019年我市重点民生实事之一。在开展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中,市生态环境部门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点,努力克难攻坚,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本报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
问: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我市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答:一是严格控尘。在加强对施工工地扬尘、道路扬尘、矿山扬尘治理的同时,继续严管渣土车,持续抓好每周的清洁城市行动。
二是严格控煤。狠抓散煤燃烧治理,进一步严厉打击销售散煤、不合格清洁型煤行为,加快推进集中供暖建设及“双替代”工程。
三是严格控排。持续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治理,加大对重点企业的现场执法检查频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四是严格控烧。常态化开展餐饮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持续加大秸秆、
农作物废弃物禁烧力度,对于发现有焚烧秸秆的,坚决以火查地,以地查人,实施重罚重处。
五是严格控车。加强限高杆管理工作,严控重型车辆违规入市;加强重型运输车辆尾气排放检查检测,加大黄标车、老旧车淘汰力度。
六是严格控油。狠抓油品质量管控,严厉打击无证照加油站点和流动加油站点,严格加油站点日常监管,确保油气回收设施正常运行。
问: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是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直接关系到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请问我市对此有哪些针对性治理措施?
答:一是将全市范围内水泥、火电、焦化、铸造、耐火材料、砖瓦窑等所有涉及无组织排放的工业企业全部纳入治理范围,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二是组织企业按照《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制定“一企一策”治理清单,对无组织排放污染进行提标治理。三是针对原料运输、贮存、装卸、
工艺过程、产品出料、包装等各个生产环节存在的无组织排放污染问题,进行全流程控制、收集和净化处理,同步安装视频监控和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检测设备。四是对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产整治;对不能达标排放的,依法责令改正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以行政处罚或按日连续处罚;对涉嫌环境违法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专项整治工作重视不够、行动迟缓、敷衍塞责、整治不力的县(市)、区和工作人员,按程序进行追责问责。
2019年10月底前,全市工业企业完成物料运输、生产工艺、堆场环节的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任务,全面做到生产过程收尘到位、物料运输抑尘到位、厂区道路除尘到位、裸露土地绿化到位、无组织排放监控到位,厂区内贮存的各类易产生粉尘的物料及燃料全部密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