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5月24日 星期

强化产业支撑助力脱贫攻坚

获嘉县徐营镇“以花为媒”创特色,大力发展产业扶贫项目,目前,玫瑰庄园项目已经成功带动了周边贫困户,为贫困户找到了致富门路。                      本报记者李青春摄

本报记者陈荣霞

走进延津县小潭乡小吴村振兴家庭农场,一个个精巧的柳篮、柳筐陈列着。工人在忙碌着,这些让人爱不释手的工艺品就出自他们之手。振兴家庭农场集柳编加工和销售于一体,供应大型超市、花卉市场、花店等,产品远销河北、山东等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这里吸纳带动贫困户40户51人,月工资平均可达1800元,年收入2万元以上,确保了贫困群众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

再来到获嘉县太山镇的农家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里是我市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获嘉县重点扶持企业。目前,园区已经建成职能温室大棚75座11万平方米,年生产各类绿色蔬菜200万公斤。公司先后投入扶贫资金176.8万元,实施入股分红,带动221户贫困户增收,户均年增收2640元。吸纳周边贫困人员就业22人,户均年增收1.8万元。积极参与“百企帮百村”活动,捐助资金1.3万元,用于帮扶贫困户26户,户均500元。

……

产业是贫困户稳定增收、摆脱贫困的原动力,是精准脱贫的关键所在。我市不断强化产业扶贫力度,立足各地优势资源,深入谋划特色产业,千方百计谋求产业发展,切实增加贫困户收入,实现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各县(市)、区把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来抓,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全市产业扶持措施到位率达100%,较全省平均值高0.87个百分点,户贷户用率达27.45%,较全省平均值高1.99个百分点。平原示范区依托省农科院试验基地探索“4+

1”产业扶贫模式,涌现出万亩桃园等一批带贫主体。获嘉县强化到户增收、金融扶贫、百企万户、农业产业化等产业扶持政策,实现产业扶贫四轮叠加全覆盖。长垣县通过“三块地”改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辉县市建成香菇大棚300座,培育产业示范基地。延津县发挥小麦经济优势,将推广优质强筋小麦与产业扶贫相结合促进群众增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单门独户的小农经济,适应不了波澜壮阔的大市场。必须用好“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让农民群众在参与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逐步富裕起来。做强龙头企业,建立“企业+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鼓励有社会责任心的优势企业参与扶贫事业。封丘县陈桥镇宋源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吸纳贫困户30人就业,产业带动96户贫困户。公司采取入股帮扶模式,每户5000元到户增收资金入股公司分红,项目总投资98万元,其中财政到户增收资金48万元,企业自筹50万元;公司与贫困户签订就业协议,每人每月工资1500元,年底保底1.8万元,同时每人每年享受务工奖补2000元到4000元;公司流转贫困户土地,已连续3年流转金全部按时发放到户。

为了促进产业助力脱贫工作,我市建立产业扶贫示范点观摩评比制度,积极组织开展观摩评比活动,采

取现场观摩打分并集中点评。主要包含产业发展规模、带动作用发挥、利益分配机制、产业资金投入、贫困户受益情况等内容,来自各县(市)、区的观摩人员认真学习他人长处,找出自己的差距;突出典型带动,聚焦示范推广,总结经验,在借鉴中提升成效。在产业带贫中,我市把培育产业项目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先后投资2.32亿元,实施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产业扶贫项目共528个,已全部竣工。先后涌现出孟电集团、宏达集团、驼人集团等“三带”主体2153家,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持和增收措施实现全覆盖,叠加度达到2.89,累计叠加带动贫困户17.9万户,户均增收6837元。我市狠抓政银保、政融保、政银企等融资落实工作,并将扶贫小额信贷投放情况与财政性存款存放挂钩,有效破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全市累计贷款总额25.77亿元。

下一步,我市将以实现“三个必须”“两个确保”为目标,积极谋划实施更多扶贫效益好、带贫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强化扶贫产业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认真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和本地资源禀赋,探索推广成熟度好、规模化、可复制的带贫产业和带贫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市场风险,加快推进产业项目顺利落地。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