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智勇
张庆华,一名普通的工人,扎根供水设备维修一线,27年来默默无闻、心无旁骛地坚守,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普通劳动者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担当,唱响了一曲动人的劳动者赞歌。
1995年,19岁的张庆华从学校毕业后,开始从事供水机械维修工作,这一干就是27年。27年来,他从没有对设备维修产生厌倦,也从没有对工作感到平淡,立足本职岗位,深入钻研维修知识,把工作当乐趣,把工作当事业。
从上班第一天起,张庆华就习惯去书店买专业维修书籍,“这么多年下来,家里各类专业书籍该有四五百本了。设备更新日新月异,不及时看书学习,就干不好维修工作。”
在领导和同事眼中,张庆华习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随时记录维修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记录设备常见故障的判断方法、故障现象及处理过程。
“好记性不如个烂笔头。空闲时,把记录的这些内容拿出来琢磨、研究,更方便今后的工作。”通过孜孜不倦地深入钻研,张庆华从一个技校生成长为业内有名的“设备维修百科全书”。
“设备维修其实就是给设备动手术,维修现场就是咱的手术台。”张庆华常常这样风趣地和同事形容。干维修来不得半点马虎,检修设备就好比是外科医生动手术,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把设备当“病人”,把维修工作看成是动手术,在工作中追求极致,不断挑战新高度,张庆华乐在其中。“每攻破一个技术难题,我都会很兴奋。”张庆华不仅在业务知识上潜心钻研、精益求精,在设备改造、技术革新方面也取得骄人成绩。
2016年11月,我市供水滤站反冲洗泵故障,造成滤池运行瘫痪,严重威胁城区供水安全。由于反冲洗泵是英国进口组件,其配件无法在国内购买和加工,生产厂家也因年限过长联系不上。
情况紧急,怎么办?“就是要‘干掉’这个‘洋设备’。”张庆华没有退缩,反而憋着一股子劲儿。为尽快克难攻坚、恢复生产,他连夜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对联轴器各项数据的分析研究、测量计算,他发现电机轴与水泵轴的直径一样,原有齿形联轴器之间的间距为1毫米至2毫米,基础无法做大的改动,只有采用弹性圈柱销式联轴器才能解决问题。
凭借技术积累,张庆华立即动手画图、搞方案。为了节约资金,他带领组员自己动手加工配件,在最后安装过程中,由于电机轴与水泵轴之间的间距过小,为保证现有加工好的配件端面间距不改动,只有对电机底座螺栓直径进行车削,调整联轴器之间的间距标准。这项工作又给他们提出新难题——必须达到国标标准3毫米至4毫米。最终,联轴器成功匹配并安装,这次设备改造也荣获技改一等奖。
青春惜日短,奋斗路正长。27年如一日,张庆华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我市供水事业,坚守维修岗位,永葆创新激情,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拼搏中成就事业,在奋进中谱写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