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5月8日 星期
我市法院系统
精准发力 破解执行难


本报记者丁艳冰通讯员韦德涛

2016年3月,全国最高人民法院宣布:“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如何决战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打赢这场攻坚战?3年来,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社会各界协作配合”的执行工作机制,推进执行信息化和执行规范化建设,聚力破解执行难。去年以来,全市法院执结案件29911件,执行到位金额35.27亿元。

市委政法委出台了《关于推进法院“执行难”问题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加强相关部门与法院的联动协作,制定《新乡市执行联动机制考核细则》,把执行联动措施落实情况纳入综治目标考核,构建了具有新乡特色的“基本解决执行难”联动机制。市中院积极与全市综治单位、政府部门、金融单位、公检等42家联动部门出台《新乡市“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形成了“联动财产查控、联合信用惩戒、共同打击拒执犯罪”的工作模式。

全市两级法院不断建立健全“诚信自律、失信防控、惩戒联动”诚信建设工作机制,打击失信行为,加大被执行人的失信成本,促进解决执行难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互支撑、同步推进:举办“弘扬诚信、惩戒失信”“笃信守诚、尚法弘德”等诚信建设成果展,营造了决胜执行难,共建诚信社会的浓厚氛围;开展“决战牧野、共铸诚信”全媒体直播执行工作,累计超过2000万名网友在线观看。通过“上微信、上广场、上头条”等方式,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精准曝光,形成多维度、广覆盖的失信曝光机制。全市两级法院还加强与公安、工商、交通、银行等部门的协调对接,建立起覆盖全市的联合信用惩戒网络,实现失信信息部门共享,将信用惩戒范围扩容为11大类150余项,全面挤压失信被执行人生存空间。

市中院高标准建设执行指挥中心,开展了大规模的升级改造,初步实现了流程监控、案款管理、远程指挥、执行会商等功能的一体化对接,加大集约化管理力度,助力高质高效完成执行工作。通过信息化工具,及时查控、及时处置被执行人财产,助案件执行提速增效。同时,与各地方银行、不动产交易中心、工商、公安等多个单位部门建成“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依托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建立起现代化执行指挥中心,将实现网络查控、司法网拍、案款管理、信用惩戒等模块一体化对接,基本实现了对被执行人银行存款、车辆、证券以及身份证、工商登记等信息和财产的“一网打尽”。

为压缩“老赖”的生存空间,市中院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住房公积金执行协作联动机制的若干意见(试行)》,明确住房公积金可作为强制执行及财产保全标的,该经验被省高院向全省法院系统推广。市中院探索建立分段集约运转机制,将传统的“一人一案一包到底”办案模式转变为“1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1名司法警察”的团队协作办案模式,相继组建涉民生、金融、特殊主体、腾房等执行团队,实现执行案件办理的流程化、集约化、精准化管理,保障及时有效执行。同时,率先在全省推出网络e拍贷、支付宝账户查询冻结、悬赏执行,并建立“立审执技”协调机制、案件繁简分流长效机制等一系列执行新机制,执行精准化不断提升,强力推进了“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

全市两级法院还延伸执行职能和效率,运用集中约谈、网络扣划、执行和解等各类措施,此外,还将全市市直机关各部门信用情况纳入部门绩效、综治文明单位评选考核。

通过破解执行难,全市两级法院执行工作模式实现重大转变,执行外部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满意度、获得感得到了新提升。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