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焦耀通讯员孟凡军文/图
位于平原路西安巷的雷锋工作站已开办近两年了,辖区孤寡病残老人都可以在这里吃到免费午餐。工作站负责人叫刘新华,今年已经71岁,她原是市劳动服务公司的一名理发员,年轻时就是公司的学雷锋积极分子,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下乡为群众义务理发,退休后仍坚持学雷锋。
雷锋工作站是一个公益组织,没有收入,全靠社会资助。被刘新华老人的事迹感动,全国道德模范李江福、居然之家总经理周俊涛分别送来两万元;隆达家政服务公司总经理马世琦送来1万元;爱心人士刘亮送来3000元和米、面、油等物品;华南手机专卖店刘化南、刘化亮兄弟俩送来资助困难家庭子女上学资金1万元,多次送来米、面、油……
刘新华的善举也感动了很多教师和学生,工人街小学、文化路小学、冠英学校的教师及学生先后送来慰问金和慰问品,就连原来持反对态度的女儿也送来1000元善款。
雷锋工作站的故事也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吸引了很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前来参与志愿服务,并送来了物品和现金。红旗区东街办事处主要领导经常和班子成员带着慰问品及现金到工作站进行慰问。办事处党工委
书记刘德伟说,开办雷锋工作站的本意是让辖区孤寡病残老人有个吃饭的地方,没想到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广泛关注。
2018年春节前夕,龙湾社区组织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到“助老之家”为老人义诊。龙湾社区主任桑艳拉着刘新华老人的手说:“您都一大把年纪了,还在学雷锋,我们应该向您学习,以后要经常来为老人服务,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温馨的话语,温暖了老人的心。大东街社区主任陆燕带领社区工作人员,买来10多斤元宵,给老人煮熟,并一碗一碗送到他们手中,还帮助工作站打扫卫生。陆燕告诉刘新华,今后每周都要抽时间来帮忙。北关、东关、牌坊、平东公司、东关村也纷纷行动,每周都派义工到雷锋工作站帮忙。
爱心人士送来的食用油、面粉、大米、现金等,刘新华都记在本子上,哪怕是几斤菜、几斤面条。刘新华老伴儿赵俊祥原先也持反对态度,现在看到老伴儿受到那么多人尊敬,表示一定支持老伴儿工作,家里的事儿都由自己承担,不用她操心。
工作站原先在夏家胡同刘新华家门口附近租的,是一户居民的房子,到期后,李江福主动把自己位于西安巷
空闲的一个小独院腾出来,成为工作站的新家。由于搬新址,老邻居无法再帮忙了,现在在这里经常帮忙的只有比刘新华小6岁的弟弟刘强华了。家住东区身患残疾的王杰和奶奶多次来献爱心,帮助打扫卫生、送菜、送物;家住凤泉区已经60多岁的刘化美和
老伴儿也多次前来帮助做饭。看到这么多人帮忙,刘新华很感动,她说:“‘助老之家’是在办事处领导的倡议和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办起来的,我虽然上年纪了,但只要干得动,我就一定会干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