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新乡·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3月28日 星期

自力更生筑名校 无私奉献谱新曲
——我市新优质学校凤泉区大块第四小学跨越式发展纪实
武术风采
郭云周摄
校园美景
郭云周摄

□本报记者秦保树通讯员马福花武亮

【编者按】

在很多地方的教育出现“村空城挤”的现象时,凤泉区大块第四小学的学生人数却逐年递增,甚至出现了“回流”的现象,吸引了很多业内人士的关注。记者深入学校采访调查,探寻背后的奥秘。

凤泉区大块第四小学是2007年由原小块小学、原王小屯小学、原北庄小学合并而成,学校占地面积20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28平方米,绿化面积6000平方米,体育活动场地10000平方米,是一所环境优美、四季如春的花园式国家标准小学。先后被评为河南省远程教育示范学校、首批河南省武术特色学校、新乡市示范性学校、新乡市新优质学校、凤泉区养成教育示范校、教研管理先进单位、教学质量先进单位、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学校有多名教师和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活动中获奖。

一个人关键时刻改变了一所学校的命运

正当原小块学校陷入困境的时候,2000年暑假调来了一名新校长——马福花。当时,学校房屋破旧,教室大部分是D级危房,安全隐患极大,一二年级的学生不得不在校外民房里上课。马福花看到这种状况心急如焚,积极奔走,寻求解决办法。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马福花带头捐资1000元(当时两个月的工资),并发动村办企业和村民捐资助教,最多的捐10万元,最少的捐几十元。共筹资100余万元,于2001年动工。2002年6月份,新校舍竣工,一幢可容24个教学班的教学楼落成。

然而,只有教学楼是不够的。学校没有校工,学校搬迁、校园绿化、操场规划和修建等任务,必将落到全体教师肩上。16名老师在马福花的带领下,肩扛、手搬、架子车运,坚持50多天,才算完成了这一艰巨工程。虽然从校领导到每名教师,个个脸都晒黑了、累瘦了,手磨成茧、脚起了泡,但却将全体教师队伍打造成了一支不怕吃苦、团结奋进、不尚空谈、特别有战斗力的教师团队,为今后奋斗打下了基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从2000年以来,马福花带领学校领导班子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以自身建设的示范性、榜样性,营造亲和力、凝聚力。马福花在工作上以身作则,勇挑重担,倡导“少花钱,多办事;少睡觉,多工作;少享受,多奉献”,以高度的责任感、踏实的工作作风及敬业精神,为学校教职工发挥了率先垂范作用。在她的带领下,全体教师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才使得凤泉区大块第四小学实现了巨变,并谱写了一曲曲不同凡响的华丽乐章。

马福花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管理业绩突出,管理方式先进,教学、科研、管理居全区先进水平。在《凤泉区教学质量提升工程3年行动计划》中,她被授予突出贡献奖;在新乡市基础教育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奖。先后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新乡市优秀校长、凤泉区优秀共产党员、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教育督导工作先进个人等。

自力更生搞绿化,无私奉献百花园

为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真正做到环境育人,依据学校实际,本着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人文性,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书香校园、人文校园。建校

之初,马福花找熟人、托关系,请来了新乡市绿化处的技术人员,免费为学校设计绿化方案,并多次到学校指导绿化工作。有了绿化方案,马福花就四处“化缘”,让相关单位免费提供各种花草树木,自己则带领全体教师利用星期天、节假日、课余时间搬运、挖坑、浇水、施肥、打药、分批次栽种,保养,终于使学校绿化形成规模,显现效果。

经过十多年努力,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用心血汗水将学校建成了花园式学校,学校成为四季常绿、百花争艳、美丽如画、瓜果飘香的美丽校园。

潜心教研重课题,教学质量效果显

马福花刚调入原小块学校时,全乡年终测试14所小学,该校排名倒数第三。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该校领导亲自听课指导、检查作业,多次开会分析原因,学校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在全乡的年终测试中排名第三。此后,该校领导带领全体教师,在教学质量上狠下功夫,在镇调研考试中,学校教学成绩名列前茅。

在推广“一三五”高效课堂时,马福花抱着“宁愿不要成绩,也要改革”的想法,从教室改造做起,座位排列、制度重定、教师培训,直到家校沟通,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他们采取人人过关、天天研讨的办法,要求所有中高年级教师严格按“一三五”高效课堂模式上课,并对教师课堂进行跟踪评价,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完善建议;对于死抱老观念不放的教师进行批评和开导,保证了高效课堂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老师已能熟练驾驶新课堂,学生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变得轻松、快乐、自信、和谐。在学会文化知识的同时,自我学习、群体合作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教学成绩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作为勇于拼搏奋发进取的教学团队,他们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作了大胆尝试,在“一三五”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吸取“思维导图”教学方法,采取优秀尝试、逐步普及的方法,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取得很大成功。该校老师肖晓曾两次为全区数学老师培训思维导图教学法。

在校本教研教学改革上,学校始终走在区、镇前列。马福花经常讲,要重视教育科研,做大教师,不做教书匠。学校

教师积极撰写科研论文,每年都有数十篇获省、市奖,也有多篇获国家级奖。该校由马福花主持的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儿童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策略与研究”立项,有20多名教师立有子课题,全部获一二等奖,大大提高了该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张紫薇参加全国故事会演讲获银奖。张静怡、王琪等同学参加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分别获得金奖、银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潘晨同学参加中、日、韩英语演讲大赛获全国银奖。作为新乡市英语学科实验基地,每年都有教师主持市、区级课题研究,有近一半儿教师参与其中。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大幅提升,无不得益于教学改革。教师教学论文获奖200余篇。

无私奉献作辅导,全面发展素质高

凤泉区大块第四小学为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擅长绘画的闫秀云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无偿辅导学生绘画,该校学生每年都有十多名学生在国家、省、市组织的绘画大赛中得奖,获金奖、银奖、铜奖者屡见不鲜。马福花还利用人际关系,聘请潘劲成、冯盼峰无偿对学校的学生合唱团进行辅导,在区、市合唱比赛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每年举行校庆“六一”文艺演出,让喜欢音乐、乐器的学生一展才艺,学生潘春光、冀鹏等成为学校的“明星学生”。学校还聘请校外舞蹈老师对学生进行辅导。新乡市少年宫才艺老师到该校指导学生走模特步、锻炼演讲与口才。多年来,该校不断参加区、市、省电视台组织的青少年才艺展示大赛,潘春光、范丽双、梁丁艺、潘晨、郭振毅等多名同学多次获得金奖、银奖、铜奖。学校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奖。

凤泉区大块第四小学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常抓不懈,狠下功夫,要求学生在校园和社会上讲文明语、说普通话,懂礼守信,尊敬师长,敬老爱幼,助人为乐,受到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好评。该校自行编写了1年级至6年级养成教育校本教材,学生养成了生活、学习、安全、礼仪等好习惯。他们还通过在国旗下讲话、教师和学生演讲,利用班会组织学生人人发言,使养成教育深入人心。在校门口设立学生礼仪岗,在校园主要位置设置监督岗,制止乱扔纸屑、乱扔果皮、乱讲脏话等不文明行为。由于成效显著,该

校被授予“凤泉区养成教育示范校”,并在该校召开全区教育系统养成教育现场会,区政府、区教育局领导及区属各校领导、教师到该校参观,受到广泛赞誉。

传统武术进校园,成绩骄人受赞誉

武术进校园,是该校的办学特色,是学校的又一大亮点。从2008年我国举行夏季奥运会以来,学生特别喜欢武术和跆拳道项目。凤泉区大块第四小学位于小块村,该村自从清朝中期就传入杨门武术,从拳术到刀、剑、枪、棍、九节鞭、排叉、流星标等多项武术套路,在群众中根深蒂固,从老年人到孩子都有一定基础,深受人们喜爱。

几年来,该校特聘村知名武术老师潘红玉、潘云录等,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指导训练,奠定了学生的武术基础。2015年,该校又聘请河南师大教授吉灿忠等人到学校指导训练,把龙灯、舞狮等新鲜的表演形式引入学校,获得了极大成功。武术老师张进潘、张峰、潘红玉克服重重困难,根据口传秘诀整理成文字,梳理推敲编写了武术教材。有付出就有回报。该校武术教学取得了骄人成绩,在省、市武术比赛中获团体银奖,获拳、剑、刀、棍等单人和双人40多块省、市、区级金奖、银奖、铜奖,学校多次获优秀组织奖。在2018年的省武术特色学校复验中,该校师生的大型武术表演以及拳、刀、剑、枪、棍的个人、双人、团体表演,动作整齐有力,技术精湛,非常精彩。加上龙灯、舞狮表演惊艳亮相,动作灵活协调,新颖美观,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赞誉,最终该校以优秀等级通过验收。在2017年全省武术特色学校比赛中,该校荣获团体总分第六名,学校特色熠熠生辉。

【编后语】

凤泉区大块第四小学地处城郊接合部,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制约农村学校健康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该校之所以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是和以马福花为领头雁的校领导班子自力更生、脚踏实地的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在这个群体身上,我们看到了破解农村教育困境的良方,也看到了我国农村教育的希望。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