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同样,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也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最好的教育,永远是通过生命影响生命,通过生命学会爱、学会善良。
有资源优势,有实践基础,有担当作为,河南师大附中实验学校创造性实践开发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得到了社会各方的支持与好评,并于2018年8月被审批立项为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重点课题。目前,课题《寄宿制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校本实践研究》已正式开题,从学科教学和学生管理两个方向进入全面研究实施阶段。
该课题组以该校校长王继民为主持人,刘峰、姜好敏、崔彦芳、都温中、刘敏灵5名教师为成员。他们不仅是学科教学名师骨干,还分别在中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研管理、团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等方面有所建树。在课题申报立项阶段,该课题组就把河南师大附中实验学校生命教育的校本实践研究,分为生命意识和生命情感教育、生存知识与技能教育、发展生命与提升生命价值教育3个层面。这个“强强联合”的课题研究团队,学术背景深厚、搭配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为课题研究的有序推
进奠定了基础。
该课题组成员刘敏灵告诉记者,在一些地方,谈及生命教育,也许仅仅是为学生上一堂安全教育课,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而河南师大附中实验学校所践行的生命教育是:围绕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体验生命、滋养生
命和绽放生命6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以国标学科教学、主题班会及主题教育活动、学生社团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构建师生“生命成长共同体”,让师生在教学相长中共历生命的成长,在爱与包容中实现生命的充盈。
记者采访发现,仅就“主题班会及主题教育活动”一项,河南师大附中实验学校就综合考虑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从初一年级到初三年级,对每周、每月的主题班会及主题教育活动进行了规划设计,将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
和生命教育校本实践研究相结合,把生命教育贯穿融入到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法治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能力培养、生活习惯培养等各个方面,层层递进,螺旋提升,注重理论与
实际结合,校内与校外一体,突出体现了校本生命教育的创新性、融合性和实践性。
再看生命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安排也思考全面,很有新意,既有党、团、队红色专题教育的思想引领,也有研学旅行、考察探究活动的格物致知;既有社区义工、脱贫帮扶方面的志愿服务,也有职业体验、劳动技能训练的生涯规划。学生在丰富多样的生命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中,既能在牧野大地磨砺本领,也能走出一方天地,行走在大中原,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学知识、长见识、增本领。
当然,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并非生命教育之所能,也决非学校一方所成,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也需要学生自身、班主任、任课教师、生活老师、长辈、同学、朋友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这也正是河南师大附中实验学校努力构建“生命成长共同体”的初衷与目的——在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团队的引导下,整合家庭社会资源,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内驱动力,以师生生命旅程中的一段段教学相长、心意相通、润物无声、共同成长的难忘时光,实现学校“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体验幸福的教育”的办学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