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荣霞
3月,春风拂面,草长莺飞,正是与朋友、亲人一起效游的好时节。在辉县市百泉镇后窑村的草莓大棚里,绿意盎然,一颗颗鲜红欲滴的草莓甚是好看,吸引了不少市民到这里采摘草莓,体验采摘的乐趣。
后窑村地处山区,村内耕地面积少,致富渠道窄。该村结合本村实际,确定了特色林果种植和生态旅游的发展项目,由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牵头带领贫困户共同创建了专业种植合作社,积极发展水果、蔬菜等采摘园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共同脱贫致富。去
年,后窑村合作社在原有梨树、桃树、苹果树等种植产业的基础上,投资了10万余元新增草莓大棚,新增的草莓大棚不仅占地规模大,草莓品种也十分丰富,口感不一、味道各异。同时,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又额外增设了10个大棚,引进种植了西瓜、甜瓜、特色蔬菜等高效农作物。
目前,后窑村已建成大棚17个,辐射后窑村、五里沟村、富庄村3个贫困村,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渠道,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产业兴,百姓富。后窑村的草莓大棚已经让贫困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