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海玲
“串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这无疑是社区工作最真实的写照。在牧野区东干道办事处,就活跃着这样一支女性队伍,8个社区主任全是女同志。这8朵绽放在最基层的鲜花,结合各自社区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品牌服务,将社区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受到辖区群众的欢迎与支持,真正架起了党和群众的“连心桥”。
昨日下午,记者见到建东社区主任王琳时,她似乎还没从上午的迎“三八”趣味运动会的忙碌中缓过神来。“熬腊八粥、送春联、包饺子、包粽子、‘六一’儿童节文体活动、重阳节免费体检……从年初到年底,不管是大小节气,我们都会根据节日内容,策划不同的庆祝活动,以丰富的活动促进社区工作的开展。”王琳从2009年担任建东社区主任以来,到今年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作为全市第一批社区干部,她是其中仅剩下的、继续从事社区工作的4人之一。谈及能够坚持下来的原因,王琳说,碰到社区居民打招呼时的那种亲切感,是她的动力源泉,“虽然帮群众办的都是点滴小事,但看到他们的笑脸就特别有成就感”。
关爱空巢老人是建东社区的品牌服务。目前,该社区7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有七八户。只要有空,社区工作人员都会去他们家里看看。碰到过节,活动方便的老人都会被邀请到社区一块儿吃饭。而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区工作人员会将包好的饺子送到老人家里,与他们一块拉拉家常,以消除他们孤独寂寞的情绪。“以前社区有一位老人,女儿远在美国,我每月都会去他家里,给他老两口儿拍一张合影,然后发邮件给她的女儿。老人生病住院的时候,我们还买了蛋糕和水果,专门去看望老人。老人前年去世了,他的女儿将身体不好的母亲接到了美国。她的女儿对咱们的社区工作连连竖起了大拇指。”王琳谈及此项工作,满满的成就感。
爱心陪伴是东风路社区的品牌服务。该社区主任孙晶说,辖区年轻人多,外来务工人员多,所以学生也多。他们充分利用辖区的高校资源,招募、培训了一批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每周六下午3时到5时,在社区为学生免费开展一对一的辅导功课活动。从2016年活动开始的几个人,到现在的20多个学生,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口口相传。除辅导功课外,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爱心陪伴课堂”还时不时开设手工课、心理咨询课等活动,丰富孩子的课外生活,传授孩子与家长的沟通技巧。
和王琳一样,双岗路东社区主任王蕾也是全市首批社区干部当中,继续从事此项工作的4人之一。记者见到王蕾时,她正在帮助一名居民协调办理,其亲戚独生子女奖励扶助金的事情。事情虽小,但过程颇为周折,王蕾单单为这件事情,就忙碌了一个多小时。双岗路东社区辖区的破产企业多、无主庭院多,所以矛盾纠纷较多。而且很多职能下放到社区以后,为了帮助居民更好地解决问题,很多政策都要抓紧学习了解。“虽然工作忙碌,但我们辖区多才多艺的退休职工不少。一名老厂长志愿带头教大家唱歌,我们提供场地和设备,在冬暖夏凉的房间练唱,我还开玩笑让老厂长今年年底汇报演出呢。社区还有一支舞蹈队,我们协调有关部门为他们赞助了一台移动音箱,昨天坏了才拿到社区维修,争取今年再为他们配备一台更高级的音箱,让大家老有所乐。”王蕾说道。社区几年来开展的活动都摄影留念,并挂在了墙上,很多群众来这儿办事,还因为没看到他们的身影而撇嘴呢。“和群众打交道一定要耐心、细心,群众也非常朴实,我们的付出,他们也都看在了眼里,非常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在采访的过程中,虽然各个社区开展的品牌活动互不相同,但为群众服务的初衷是一致的,她们挂在嘴边共同的话语就是:“干社区工作就是服务居民群众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工作事无巨细,甘苦自知。这3名女同志,都有哭鼻子的时候,也有被群众误解、指责的时候。但随着工作经验的逐渐丰富,很多棘手的问题,现在都能巧妙地应对解决。“小到扫地、刷小广告,大到涂墙、铺地板砖,咱们的社区女主任,在基层的磨练中,可以说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采访结束后,牧野区东干道办事处一名工作人员如此诙谐地对记者说。
除了王琳、孙晶、王蕾3个人之外,牧野区东干道办事处还有大名鼎鼎的茹岗社区主任张春兰以及学院路社区主任马梅、东干道北段社区主任高庆、河师大社区主任杜瑞玲、双岗路西社区主任冯晓宁。正是这些绽放在基层的一朵朵金花,凭借在一线的辛苦付出,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群众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