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贾智勇
新春伊始,来到我市县域经济发达的长垣县,各个民营企业的车间里,无一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位于该县黄河滩区的河南矿山集团,这个土生土长的本地民企节后首日订单签订额即过亿元,3天就高达1.6亿元。这背后是我市县域经济强劲有力的印证,挺起了全省乃至全国县域经济的“脊梁”。
走进河南矿山集团全自动生产车间,全自动焊接机器人在无人值守的状态下,默默无闻、有条不紊地工作:机械手臂挥舞,似有双眸,精准地拿起一个个零部件依次加工。与生产车间井然有序的场面相比,销售大厅人头攒动、春风扑面……
“我们这几天的起重机订单量达4600余台,开足马力生产,要干半年……”集团创始人、党委书记崔培军说,虽然是民营企业,但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出口澳大利亚、越南、印度、泰国、肯尼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进入中亚各国,占领非洲市场。肯尼亚蒙内铁路通车,全线480公里铁路所有起重设备均为河南矿山集团产品。
河南矿山集团是我市长垣优秀民营企业的代表。长垣县始终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县的“金钥匙”,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民营经济飞速发展的典范、标杆和名片。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始终强劲,全县拥有民营企业8000余家,民营经济贡献率占全县生产总值的90%、财政收入的78.8%。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长垣县勇于解放思想,突出主导产业,注重营商环境,拉高工作标杆,狠抓党建引领,是全市落实“三起来”“三结合”重要指示精神的先进典型。
研学长垣县域经济发展经验,对进一步提高全市县域经济发展质量至关重要。去年以来,我市开展“县域经济学长垣”活动,各县(市)、区纷纷研究借鉴长垣县域经济发展经验,认真分析学真经,全面对照找差距,结合各自实际,推动本地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只有真正把长垣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领悟透、学到手,才能转化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围绕县域经济这个课题,学习长垣经验,研究长垣现象,应该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