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海玲)“帮扶多一些,负担少一些”,相信这是广大企业的共同心声。近年来,我市财政部门在财政投入、减税降费、财政撬动、“放管服”改革等方面,巧用“加减乘除”,打出“组合拳”,为我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做好财政投入“加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市本级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统筹整合各方政策资金,争取上级支持,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2018年,我市累计争取上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各类资金23954万元;全市财政科技支出9.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4%,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以上,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大力鼓励支持企业上市、挂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对在新三板上市挂牌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全市挂牌上市企业累计达到40家。激活财政“沉睡”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盘活2017年度存量资金5.7亿元,统筹安排用于民生改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加大债券融资力度,积极向上建言献策,争取2019年第一批新增债券资金54.1亿元,规模跃居全省第二,为我市实体经济发展引来更多“活水”。
做好财政收入“减法”,减轻实体经济负担。坚持减税降费,正本清源,持续优化行政事业性收费环境,为企业发展减负增效,坚持用财政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增加和市场活力的迸发。2014年以来,我市先后取消、停征、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37项,每年为企业减负26568万元。
做好财政撬动“乘法”,带动社会资本投资。打造国有资本投资平台,加强与省“两类”企业深度合作,整合现有资产资源,构建多层次的资本资金市场体系,推动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我市牵头设立产业发展基金9支,总规模65.16亿元,完成投资项目13个,投资总额5亿元。充分发挥应急转贷资金作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2018年,累计使用应急转贷资金176笔金额42.1亿元,撬动银行资金50.6亿元,支持企业89家,带动就业1.78万人次,放大应急转贷财政资金倍数15.5倍,为企业节约倒贷成本420.9万元。
做好简政放权“除法”,提升服务实体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一减三免三提高”为核心,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对采购单位管理变“审批制”为“备案制”,提高限额标准,下放政府采购单位的自主权。在全省率先全面开启电子化退税工作,突出了预算单位主体责任。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出台《新乡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管理办法(试行)》“1+4”投资管理文件体系,进一步规范我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运行秩序,企业经营自主权得到“松绑”,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激发。出台新乡市财政局项目资金审批管理办法,简化项目审批程序,缩短项目审批时间,提高机关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