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新乡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1月17日 星期

孔凡胜:情系桑梓圆新梦


□本报记者翟京元

“我从大双村走出来,就是为了将来回到家乡让大双村好起来。”

为了兑现这一句话,卫辉市安都乡大双村的孔凡胜用了25年时间。这25年里,他有过部队的磨炼,经商的历练,如今,身为大双村党支部书记的孔凡胜,正在带领干部群众,努力实现着大双村富起来美起来的新变化。

孔凡胜1997年从部队转业后,选择自主创业,创办了餐饮服务部。在他的带领下,村里不少人走上了致富路。创业成功的他,还经常主动支助村里的困难户。

“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有出路。”军人出身的孔凡胜将自己的人生与大双村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2012年,孔凡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5年,他被安都乡党委任命为大双村党支部书记。

当时的大双村,村里的道路还有土路,“刮风一身土,下雨一身泥”,村

民不满意,邻里纠纷不断……

生于斯,长于斯,如何带领父老乡亲走上致富路,让大双村脱胎换骨?当孔凡胜以村党支部书记的身份来重新审视自己时,多了一些思考,更多了一些方法。

孔凡胜先从整治环境入手,硬化了土路面,安上了路灯,栽上了景观树,村容村貌变好了,无形中引导、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习惯。

建立党员活动室和村“两委”办公室,狠抓党员干部学习制度和“三会一课”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有村民写了这样一首诗:“‘两委’干部顶呱呱,大双支部有了家;路平灯明大变化,村民心里乐开花。”

常言说,宁领千军不管一村。拿大双村来说,全村655户2950人,有着10多个姓氏,历史问题和家族关系结合在一起,工作千头万绪,想做好群众工作谈何容易?

但孔凡胜认为,只要用心做,没有

克服不了的难题。在对全村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后,他摸索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那就是当好村民代表的“宣传员”、老年群体的“服务员”、残联群体的“助残员”、外出务工群体的“联络员”,以及上访群体的“化解员”、一般村民的“指导员”等。

这个工作方法,既能照顾不同群体,又可实现不同诉求。针对不同群体,孔凡胜采用不同方式,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

如今,只要说开会,党员齐刷刷地全部到位,村民代表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多了,说风凉话的少了,大双村的民心逐渐凝聚了。

面对上访户,孔凡胜总是耐心劝解。一个老上访户,开始听不进孔凡胜的话,孔凡胜给他讲政策讲道理,还把他招进餐饮部,最后扭转了上访户的思想。卫辉市安都乡信访办主任靳保福告诉记者,孔凡胜上任3年来,大双村的信访问题解决了80%以上。

孔凡胜不忘村里的老人,从2016年开始,每年为村里70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每年为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发放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凝聚了人心,温暖了民心。

短短3年来,大双村先后获得了“禁烧工作先进村”“服务中心工作先进村”“环境整治先进村”等荣誉称号,大双村党支部还被评为“卫辉市先进党支部”。2017年9月,孔凡胜当选为敬业奉献类“新乡好人”。

抓精准扶贫,促和谐稳定,建美丽乡村。新年伊始,孔凡胜又开始筹划扩大餐饮服务业规模、举办厨师培训班、建设无公害农业休闲生态园等工作,以吸纳更多的群众就业,带领更多的群众走上致富路。

不久前,上级领导到卫辉市调研,孔凡胜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代表在介绍工作经验时这样说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不能辜负父老乡亲对我的期待。”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