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新乡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1月2日 星期

复转军人温飞的滩区教育扶贫路


□本报记者廖亮

提起温飞的名字,在封丘县,特别是荆隆宫乡的群众都不会陌生。他是封丘县第一所外国语小学和荆隆宫乡后桑元村“爱心免费幼儿园”的创办者,是河南省民办教育先进个人。作为一名转业军人,温飞始终秉承着军人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在负债累累中坚持为贫困儿童减免学费,在艰难困苦中始终坚持素质教育。全身心致力于滩区教育扶贫的他,被誉为“最美乡村教师”。

2001年,温飞转业至牧野区交通局。每次回家,家乡落后的教育事业和留守儿童都会触动他的心。“当时荆隆宫乡的几十个村没有一个幼儿园。村里小孩儿还跟我小时候一样,光着屁股在大街上跑,看到这种现象,我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温飞说,“为了让家乡的孩子能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我就想着能不能在村里办个幼儿园。”

说干就干,2008年,温飞毅然辞去了稳定的工作,他把退伍费和积蓄全部拿出来,又找亲友借了钱,终于将幼儿园开了起来。然而,幼儿园开学第二个月,原本270多个孩子只剩下了20多个。原来,虽然幼儿园每月每名学生仅收70元的学费,但一些家长因教育理念问题,还停留在“学费贵”“幼儿园没必要上”“小孩儿在家跑跑就长大了”的误区里。为了消除学生家长的顾虑,温飞夫妇果断决定从第三个月开始不收费。从此,温飞走上了办免费幼儿园之路。为了维持幼儿园的日常运转,2009年,温飞卖掉了新乡市区的房子,将卖房款全部投入到幼儿园。虽然办学道路异常艰辛,但办学效果让温飞倍感欣

慰。幼儿园开园几年来,乡亲们感觉到,上幼儿园的孩子,聪明懂事了,知道体贴家人了。这些孩子上了小学后,一个个都很爱学习。

2010年春节,几名在外地打工的学龄儿童家长专程找到温飞,认真地说:“俺村孩子上学太远,又不能住校,孩子没法管,你干脆办所小学吧。”看着乡亲们期盼的眼神,考虑了许久的温飞作出了一个决定:“小学咱就从今年开办,而且要办成全县的最高标准!”

凭借办幼儿园积累的经验,温飞再次举债开始办小学,他要为附近十里八村的留守儿童搭建一座知识的桥梁,让他们的童年更美好。2011年,荆隆宫乡后桑园村第一所民办寄宿制学校诞生,名字就叫“封丘县外国语学校”。

时尚的名字、寒酸的外表,就这样,封丘县第一所一年级只教英语的外国

语小学矗立在黄河滩区的这座小村旁。与城市的外国语学校不同,这所学校的学生80%是滩区留守儿童。温飞坚持素质教育,在学校建起标准化操场、实验室、课外活动基地、国防教育室,推行英语、体育、艺术及国防等特色教育。建校8年来,封丘县外国语学校不仅保持“小升初全乡第一、英语全县第一”的教学成绩,还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省戏剧进校园特色学校”,并荣获“星星火炬”全国青少年艺术英才推选活动金奖称号。

10年来,温飞主动接收3200余名留守儿童,对1500多名贫困留守儿童及孤儿减免学费120多万元。“改善教育环境,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是温飞心底最执着的梦想。带着梦想,温飞在他的滩区教育扶贫路上继续前行。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