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桂香如故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牧野区中新明德学校胡博清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每年农历八月,我家老院的桂花总是第一个感知秋天的到来。那香气可霸道了,翻过墙头,钻进窗缝,迫不及待地宣告着中秋的临近。
往年这个时候,月亮还没圆,我们家就团圆了。
爷爷总是摇着蒲扇,慢悠悠地给我讲嫦娥奔月的传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爸爸和哥哥最爱玩古诗词飞花令和成语接龙,“花好月圆”“圆圆满满”,他们的笑声震得桂花扑籁籁往下掉,像下着一场香喷喷的雨。哥哥总是眼疾手快地抢走我盯了好久的枣泥月饼,得手后还冲我挤眉弄眼,那得意的模样比月饼还要甜上几分。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年的桂花依旧开得热闹,香气却显得有些孤单。爷爷的藤椅还在老地方,静静地对着天上的月亮,椅面上落了一层金黄的花粒。哥哥的视频从地球另一边挤进来,屏幕里的他一边啃着面包,背后是堆成山的书本。“这里的月亮确实没有中国的圆。”他笑着说。但那笑容好像隔着一层纸,比不上在家里闻着桂花香看着月亮。
今年爸爸破天荒没有提起要带我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直到我们路过电影院,《731》的海报猛地撞进眼里。“这部一定要看。”他的声音沉沉的,就像院子里那口老井的回声。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电影院座无虚席,好多孩子都像我一样被爸妈夹在中间。当银幕上飘起漫天的雪花,当冰冷的数字一行行掠过,我听见四周传来压抑的抽泣声。爸爸的手一直搭在我肩上,很重,却很稳,仿佛怕我被历史的洪流冲走。最让我震撼的不是轰鸣的炮火,而是一句安静却有力的话:“你若记得,我便活过!”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散场时,人群沉默地走出来,像一条安静的河。所有的孩子都紧紧牵着大人的手有序走出电影院,路灯把我和爸爸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走在回家的路上,桂花香依旧弥漫在夜空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忽然明白,最圆的月亮从来不是挂在天上的那个——而是刻在心里的那个,里面有爷爷讲的故事、哥哥抢月饼时的笑脸、电影院里千千万双紧握的手。团圆不只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更是一个民族在月光下互相认出,轻轻地说:“我记得。”这个中秋的月光格外明亮,也格外沉重。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亮同时照亮了空着的椅子和远行的亲人,照见了历史的伤痕与未来的路途。原来,记得才是最深沉的团圆。就像此刻,我站在落满桂花的院子里,抬头望月,月光如水,桂香如故。那些离开的人,仿佛都在这香气里重新团圆了。
(辅导老师 胡新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