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领域齐发力守护绿水青山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文奇)11月4日,我市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天同围绕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及新污染物治理、环境应急体系五大领域,发布了全市生态环境治理的亮眼成果,用扎实数据和具体举措,展现了我市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实践。

  “十四五”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攻坚克难、深化改革创新,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

  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市将蓝天保卫战作为核心任务,从行业治理到面源管控多管齐下,推进水泥、电力等5个传统行业高质量发展,完成工业炉窑提标、VOCs治理设施升级等工程,同时加强扬尘、餐饮油烟等面源污染管控,全方位守护“新乡蓝”。2021年至2024年,全市空气质量连续4年持续改善。今年1月至9月,PM2.5平均浓度同比降低18.8%,PM10平均浓度同比降低15.6%,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4天。

  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我市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推进。“十四五”以来,全市谋划实施53个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包括新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现有水厂、建设尾水湿地等,从源头削减污染物入河。同时,开展黑臭水体排查整治、民生渠沿线环境集中整治等专项行动,排查溯源各类入河排污口573个,61个需整治排口已完成60个,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4年,我市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80%,创2021年至2024年最好水平;今年1月至9月,我市水质优良比例进一步提升至90%。此外,全市完成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评估及 130个乡镇级以下水源地信息调查,切实筑牢饮用水安全防线。

  土壤环境质量有效保障。土壤安全是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石。我市严格落实农用地分类管理,强化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确保耕地安全利用。对287个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的地块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保障建设用地安全。同时,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加强污染地块监管,从源头防控土壤污染。我市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十四五”以来已完成679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409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当前全市农村污水治理率达57.2%。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持续加强。我市围绕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持续强化治理力度。深入开展化工行业危险废物排查,动态更新“四个清单”,推动危险废物“动态清零”;指导企业完成化学物质信息统计,为新污染物治理奠定基础;设立小微产废单位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试点,打通收集“最后一公里”。“十四五”期间,我市成功入选省级“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环境应急体系不断健全。生态环境安全是底线红线。我市不断健全环境应急体系,修订完善市县两级应急预案,制订重点河湖“一河一策一图”应急方案;持续开展重点行业、流域环境风险排查,加强市级应急队伍与物资储备库建设,通过实战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十四五”以来,全市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级别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安全形势持续保持稳定。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生态环境治理,以更实举措、更高标准守护新乡的绿水青山,让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绿色动能’。”张天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