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辉县模式”:从资源整合到价值引领的探索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辉县市作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市),积极整合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以县、乡(镇)、村三级为单元,扎实推进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推动科学理论传播、政策宣传宣讲、主流价值培育、文化生活丰富和移风易俗深化,切实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三级阵地全面建成,重塑基层宣传新格局
目前,辉县市已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域覆盖,建成22个实践所、540个实践站、562个文明实践基地(点)、22所“复兴少年宫”和8个“小木屋”志愿服务站。成立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辉县市共组建1910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近10万人,构建起高效联动的文明实践矩阵。通过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资源,成功打造新乡市级示范所5个、示范站9个。坚持思想引领与为民服务并重,不断拓展阵地功能,实现场所常用、内容常新、活动常态。大部分实践站已成为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的“百姓之家”,基本形成“群众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良好局面。
主题活动蓬勃开展,厚植人民信仰信念
建立“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模式,形成“年年有菜单、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服务、天天有活动”的工作机制。围绕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卫生健康、科技科普、应急救援、法治宣传等20余个类别,策划组织“文明集市”“文明探源我来说”“文明实践乡村行”“志愿故事我来讲”等文明实践活动1万多场。活动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有效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为民服务温暖人心,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
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实施为抓手、以凝聚群众为目的,聚焦“服务老、养育小、让中青年发展好”等现实关切,培育出“田园说唱新思想”“共城老人一堂课”“唱响新时代”“邻里零距离”等60多个务实管用的特色项目。其中,“田园说唱新思想”等项目发动各级好人、模范和“五老”人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理论政策、志愿故事和家风家训。“爱心小信封”项目10年间筹资200多万元,资助学生上千名,为困境儿童提供新衣近800件。川中社区大学志愿服务项目获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辉县市义工志愿者服务中心获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大喇叭朗读时间”入选中央文明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邻里零距离”等17个项目获省级荣誉,“有爱有TA、移风易俗”项目获全省推广并入选《河南省移风易俗典型案例集》。2020年,辉县市在全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培训班作交流发言;2025年,参加全国“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分论坛”,加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文明实践中心共建行动计划。
有效融入中心工作,赋予社会文明发展新动能
积极推动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深度融合。经过5年探索,实现从以农村为主的“1.0版”到全面覆盖、城乡联动的“2.0版”跃升,正迈向全民文明实践的“3.0版”。创新实施“领雁计划”,组织资深志愿者进驻实践站,衔接资源开展“五送”志愿服务,发挥“传帮带”作用,结合“送”与“种”志愿服务,已在30余个实践站落地,推动志愿服务在基层扎根生效。
辉县市通过系统化整合资源、常态化开展活动、精准化服务群众、深度融合中心工作,逐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辉县模式”。“辉县模式”以三级阵地为骨架、以志愿服务为血脉、以价值引领为灵魂,不仅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更显著增强了群众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为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实践参考。(郭新营 刘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