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峰:育种田里的追光者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马俊峰,男,40岁,汉族,中共党员,副研究员,现任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兼任河南省农学会产业振兴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会员、中国作物学会会员、CNKI评审专家。

  他长期扎根玉米种质资源创新与育种领域,追逐阳光,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泡在试验田里,带领团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作为主要育种人选育玉米新品种9个,其中,“新单58”突破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瓶颈,显著提升密植高产与机械化粒收协同效能,获“河南省百项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创新性提出交替选择技术,显著提高玉米自交系抗性,加速优良自交系选育进程,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作为主要完成人发现的“龙水梯老黄玉米”具有耐旱、耐贫瘠、油分和蛋白质含量高等突出优点,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和“河南省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十大重要成果”,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作出重要贡献。老黄玉米的发现不仅是一个新的种质资源的获取,而且是一个改良现有育种材料、提高玉米品质的契机。如今,这个来自太行山深处的老黄玉米,已在市农业科学院的试验田里生根发芽。马俊峰巧妙地利用“龙水梯老黄玉米”这一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对现有的黄淮海玉米骨干系进行改良。目前,已成功创制67个导入群体。他的努力如同在农业科研的土壤中播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正等待着在未来的田野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他主持或参与市级以上科研项目25项(包括农业农村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三区科技人才”项目、国家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基础性长期性监测项目、国家玉米产业体系新乡综合试验站等多个重要项目);在《中国农业科学》《河南农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多篇被CSCD收录),参编《中国北方不同熟制地区玉米栽培》《新乡玉米》《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河南省夏玉米区)》等论著5部,获授权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3项、植物新品种权16个;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河南省百项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1项、市厅级科技进步奖7项、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1项。

  作为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和乡村振兴帮带导师,他精准对接平原示范区、新乡县、延津县、封丘县、郸城县等地十几家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广玉米良种和先进生产技术,使农户增收超700万元,显著提升区域农业效益。此外,马俊峰通过河南广播电视台、“科技特派员大讲堂”“丰农云学网络课堂”等平台,宣传玉米生产先进技术,扩大科技服务覆盖面,有效提升农民科学种植意识。凭借扎实成效,先后获“河南省青年五四奖(青年科技工作者)”“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新乡市岗位学雷锋技术标兵”“新乡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为“攥紧中国种业芯片、端稳中国饭碗”,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积极贡献,被《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农村版、《新乡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新乡广播电视台、“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农业是永不过时的朝阳产业,育种是场接力赛,在这片充满生机的沃土上,马俊峰正在用脚步丈量大地,用智慧浇灌希望,用坚守传承梦想。正如那株来自太行山的老黄玉米,历经风雨却愈发茁壮,中国农业育种人的精神,也必将在代代传承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