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花开别样红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记“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获得者饶全喜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书武

  8月18日,72岁的饶全喜获得“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认识他的人都说,这份荣誉实至名归。

  饶全喜曾任辉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辉县市报社总编、辉县市委副秘书长。退休后,他始终心系下一代成长、深耕红色基因传承、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投身环保事业、支持公益项目,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老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正如他常说的:“老牛深知党恩重,不用扬鞭自奋蹄。”

深学细悟:做党的理论“传播者”

  “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为做好理论宣讲,饶全喜利用休息时间通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重要著作,手抄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全文,并撰写了10万余字的学习心得笔记。

  宣讲中,他结合自身经历与身边实例,让理论“接地气”,确保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他组织带领“五老”志愿服务队打造的“小板凳讲堂”“共城老人一堂课”宣讲项目,分别荣获“河南省党的创新理论基层宣讲一等奖”“新乡市项目大赛二等奖”。他还先后参与“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精神扶贫”“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巡讲走基层”等活动,累计演讲100余场,自编自演文艺节目36个,领导组织、带头参加各项活动的义务工时达2万多个小时。

  赓续血脉:做红色基因“传承人”

  抗日英雄郭兴(“双枪李向阳”原型)是从辉县走出的革命前辈,饶全喜受其事迹感染,先后52次赴洛阳采访郭兴将军,牵头编写《太行之剑》《郭兴的故事》《郭兴言谈录》等爱国主义教材,并开设了“郭兴古诗直播间”。作为郭兴事迹展览馆副馆长和第一讲解员,饶全喜组织社区居民和青少年参观展馆107次,定期邀请郭兴亲属或战友讲述英雄战斗历程。

  为打造红色教育阵地,他带领“五老”志愿服务队500余名队员捐款5万多元,联合洪洲乡西孟庄村建成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吴桂荣(郭兴之妻)烈士纪念碑,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躬身实干:做公益服务“带头人”

  退休后的饶全喜,在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探索创新。他牵头组建以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为主体的“五老”志愿服务队,推出“红色宣传、绿色拾捡、文体锻炼、学习参观、爱心奉献”五项志愿服务项目,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五老”志愿服务队成立初期,无经费、无办公场地,活动中产生的租车、制作宣传牌、餐食等费用,均由饶全喜自掏腰包承担。自2013年退休以来,他坚持投身环保事业,不仅在家乡常态化拾捡烟头,而且在全国各地旅游时践行“绿色行动”,投入环保义务工时达5500多个小时。

  “偶尔做好事,的确很普通;经常做好事,就是学雷锋;坚持将好事做到底,就是活雷锋。”饶全喜的话正是自己行动的真实写照。在孟电花园小区,他坚持8年义务劳动:打扫公共卫生、拾捡烟头、修整路面、清理水池淤泥,所用水泥及清洁工具都是他自费购买的;5年间栽种茉莉花7500多棵,把小区变成“花的海洋”。此外,他还拿出退休金、稿费、慰问金共3万多元,购置三轮车及各类工具38件,专门用于公益活动。

温暖守望:做群众身边“贴心人”

  饶全喜积极参与雨花志愿服务队免费午餐项目。项目启动两年以来,他不仅为70岁以上高龄、独居、困难老人提供爱心午餐,还经常到现场服务,开展餐前互动,用陪伴为老人们送去温暖。老人们欣慰地说:“老饶和我们过的是有为、有乐、有健康的生活。”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第一时间组织群众向辉县市红十字会捐款,随后又以个人名义向党组织关系所在地捐款1000元。多年来,捐款捐物已成为他的“常规动作”:先后向幼儿园、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捐赠书款3000多元、图书2000多册;将组织为其订阅的6份报刊杂志送到社区图书室供群众阅读;将省关工委发给他的2000元慰问金全部用于公益事业。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饶全喜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践行新时代“五老精神”,在共城大地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银发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