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公安部门提醒中小学生
增强防范意识 提高防骗能力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丁艳冰)近日,记者从市公安局电侦支队获悉,暑假是学生被诈骗的高峰期,我市已有中小学生因轻信刷单返利、赠送游戏装备等套路,造成了财产损失。为守护大家的财产安全,我市公安部门提醒中小学生,要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骗能力。
近日,红旗区学生小韩在家中玩手机时,看到一条发放某明星卡片的视频。私信咨询后,对方称只要提供姓名、住址等信息就可以免费邮寄明星卡片。之后,某APP上一名“快递工作人员”给小韩打来语音电话,询问其手机号码和身份信息。得知小韩是未成年人后,要求其用家长的手机登记信息才能发货,于是小韩便用母亲的手机,按照对方要求打开支付宝进行更改密码、添加银行卡、充值提现等一系列操作。直到次日,小韩母亲使用手机时发现银行卡内的钱不见了,才发现小韩开通了数字钱包,且被对方转走了3394元,于是报警。
类似的骗局,原阳县学生小李也遇到了。他用父亲的手机玩游戏时认识了一名网友,对方称帮忙拍摄游戏素材可以赠送游戏装备,小李便添加了对方的QQ号码,在跟对方语音通话时按照提示开启了手机屏幕共享,按照对方要求出示了父亲手机的银行卡信息、短信验证码,并进行操作。还没等来对方承诺的游戏装备,父亲的银行卡却被扣款8000元,小李这才意识到上当受骗了。
近期,我市发生多起在游戏平台被陌生网友以免费赠送游戏装备为由,引流至其他平台进行交易从而被诈骗的案例。警方提醒,中小学生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的社交账号,不要随意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不要轻信中奖、免费赠送等套路,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切勿在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如发现被骗应立即告诉家人并报警求助。另外,家长要对微信、支付宝、手机网银等软件设置严格的支付安全措施,关闭免密支付功能,非必要时不要告诉子女支付密码,防止孩子被哄骗、胁迫、利用。一旦发现被骗,应保存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立即报警。
反诈民警表示,面对刷单返利、购物退款等来源不明的信息,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遭遇连环复合骗局。暑假期间,家长要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反诈教育;学生也要时刻警惕各种免费诱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