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县:一麦托起“大产业”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群众参观延津小麦文化馆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云 摄
徜徉中原农谷新浪潮,奏响“小麦经济”最强音,延津县让小麦这一古老的粮食作物焕发新的生机。
秋收备播正当时,绘就来年好“丰”光。从“会种田”到“慧种田”,从“一颗种”到“一颗芯”,从“一产做强”到“三产融合”,探秘麦乡延津县的“金色传奇”,一幅以“一业”兴“百业”的崭新图景徐徐铺展开来......
实现“育繁推一体化”,做强小麦产业“芯片”
一大早,在延津县帝益麦种业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层层叠叠的纸袋和集装箱摊了满地,两名年轻的农技师正在紧锣密鼓地对即将“出战”的种子进行“排兵布阵”。根据种植目的、品系品种的不同,他们将种子逐一装袋、编号、登记,做好试验田小麦播种前一切准备工作。
种子被喻为农业“芯片”,是现代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命脉,俗语说“粮安天下,种筑基石”。小小的种子连着“国之大者”。近年来,延津县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起规模化种子繁育基地,年繁育种子近3亿斤,推广的郑麦366、郑麦379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还培育出多家种业企业,形成小麦种子特色产业集群。
要想稳粮增产,良种创新必不可少。“我们和科研机构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逐渐形成‘科研支撑市场、市场反哺科研’育种推广模式,实现科企合作的共赢。”延津县帝益麦种业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寇复宾说:“这就叫‘种业公司出题出资,科研机构揭榜答题’。”
此前,延津县帝益麦种业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发的多抗广适高产稳产优质麦新品种郑麦136,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该公司自主培育的英强1号已然突破了“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困境,预计在今年年底拿到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建设高标准农田,筑牢小麦生产根基
小麦播种前,延寿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李元智为种子、化肥等农资做了一次“大点兵”,以确保农资供应“不断档”、农机安全“不掉链”。
“优质小麦市场需求量很大,供不应求。”李元智自豪地说,糯小麦因其独特的糯性和口感,特别适合用于酿酒和制作粥品,前来订购的企业早已“踏破了门槛”。
“自从建设了高标准农田,道路更加通畅了,播种、灌溉和收割都非常方便,再加上智能设备的加持,特别适合集约化、规模化种植。这是我们10万亩订单小麦来年丰收的最大保障!”李元智说。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