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平安 让希望抵达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新乡市大安全、大应急格局初步形成


宋明杰 常艳东 文/图

  “老百姓的幸福感来自哪里?就来自良好的生活环境。”环境就是民生,但“良好”包罗万象,其中最根本的需求就是平安。

  12月18日的深夜,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区群众在寒冬的睡梦中被惊醒,被慌乱裹挟。那一刻,他们对平安的渴望达到极限。当远方的我们看到消息,衷心祈愿受灾同胞能安然无恙时,全国多支应急救援队伍已经远赴灾区进行救援。

  笔者从市应急管理局获悉,这些队伍中就有我市蓝天救援队、神鹰救援队、退役军人救援队等队伍的200余人,他们携带救援装备,火速赶往1300多公里外的地震灾区展开救援,体现了平时应急、战时应战、平战结合、守卫平安应急理念。

  这些都得益于国家应急管理部构建的大安全、大应急体系,这种体系可以全灾种统筹应对、全过程统一管理、全天候积极防范、全力量有效协调。

  据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市应急管理局更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立足辖区、辐射周边、区域策应、因灾前置的力量布防态势初步构建,全域机动、区域联动、辖区先动的力量运用格局初步形成。他们用实际行动推动一项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以制度的力量守护国泰民安,做好了应急工作的“必答题”。

一切为打赢 全市“一盘棋”

  “现在构建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体系,改变了过去长期以来‘九龙治水’、各灾各管的模式,形成了统筹管理、统分结合的新机制。”提起大应急体系的构建,市应急管理局局长田顺宏颇有心得。

  据悉,2023年以来,市应急指挥中心充分发挥市级议事协调机构的功能作用,锚定中心在应急准备、应急指挥、应急协调、应急处置和应急反馈过程中的职责要求,不断丰富发展应急指挥救援联动工作机制建设。

  一是建立事故灾难类、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信息互通共享工作机制,强化协同高效处置突发事件的信息保障。经市政府同意,以市安委会、市减灾委的名义印发信息互通共享机制,详细规范了各职能部门共享信息的程序、内容、方式、要求以及责任落实,打破了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之间长久以来存在的信息壁垒,为各行业部门集成响应、协同高效处置突发事件争取了有利时间。

  二是建立应急救援力量联勤联训联战协作机制,强化协同高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力量保障。依据省应急管理厅应急救援力量联勤协作精神,市应急指挥中心积极与市消防救援支队有关科室无缝对接,建立了指挥调度、联勤联训、联动响应和保障机制,并组织市消防救援支队、政府和企业专业救援力量以及社会应急力量,在定国湖开展防汛(水域)联合应急演练,积极探索联勤机制实际运行情况,同时也加强了队伍的执行力和配合默契感,增强了各种应急救援力量的联合作战能力。

  三是深化应急指挥救援和防灾减灾救灾联动工作机制,强化协同高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制度保障。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办公室联合市减委办组织召开应急救援联动工作会议,通过正向激励、事迹宣传、规范管理等,协调有关单位对社会救援力量给予有力支持;与定国湖公园建立应急救援力量水域训练保障机制,为我市应急救援力量水上训练提供了场地保障;与新乡市征程旅游客运有限公司就应急运输保障工作签订了应急运输车辆租用协议,为我市应急救援力量快速输送和灾民转移提供了运输保障;积极对接市红十字会,双方就我市应急救援力量发展基金、救援救灾物资装备快速调拨机制以及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具体问题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署防灾减灾救灾战略合作协议。

  四是深化军地协同抢险救灾联动工作机制,强化协同高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军事保障。按照市《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参加应急救援行动对接办法》,市应急指挥中心加强与新乡军分区、武警新乡支队的日常沟通,形成了良性的交流互动,军地双方正积极推进完善军地抢险救灾协调联动机制。

  结合应急救援任务新需求,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应对大灾峰值需求的物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汛期以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先后启动防汛应急响应7次,全市累计投入抢险人力7.3万余人次,机械设备1500余台次,消耗沙石料7.1万立方米,资金830余万元,避险转移8154人次。在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大幅提升下,任务保障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而围绕“一切为打赢”的目标,市防办组织指导各级各部门开展防汛业务培训835场,近3万人参训。4月至5月份,先后组织开展防汛抗旱指挥部实战桌面推演、水旱灾害防御、城市排涝、黄河防洪抢险等近百场防汛应急演练。组织指导县(区)、乡、村开展防汛应急演练,累计1000余场次、5.8万余人。并在演练结束后及时复盘总结完善,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象、作战环境,大抓体系对抗训练、复杂环境训练、极限条件训练,开展全要素、全流程合成训练演练,专业处置水平和应对大震巨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全市“一盘棋”就近快速调配,“全灾种”统筹应对,常态预置力量、梯次搭配组织救援......近年来,随着大应急格局的逐步形成,我市应急管理系统有效应对了森林火灾、洪涝灾害、超强台风“杜苏芮”、低温冰冻雨雪灾害等一些列特大险情。

统筹应急救援力量 成效初显

  按照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要求,我市应急管理系统着力建强关键应急救援力量,着力推动各类应急救援力量资源充分整合。

  近年来,市应急管理局不断强化对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管理的统筹指导,加强与国家综合性应急救援力量的业务合作,加强与驻新央企及大型“规上”企业应急力量的沟通联络,加强对市域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动态更新应急救援力量物资装备台账,以“应急就是应战”理念精准科学调度,平战结合检验,队伍救援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

  经常性沟通联络消防救援支队、驻新部队以及各类企业专业救援队伍,积极选派精干力量参加上级实训竞赛和比武活动,凤泉区专职消防队队员赵承国参加省应急管理厅组织的应急救援队伍实训活动,取得全省攀岩个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选送队员参加第四届河南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并荣获团体二等奖;新乡市蓝天救援应急中心参加全省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实训竞赛活动,获得全省水中翻船自救一等奖(第一名),为我市赢得了荣誉。

  今年,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李林峰、李海志还调研走访了新乡化纤厂应急救援队、心连心危化救援队、辉县市矿山救援队、九峰山抽水蓄能应急救援队等多支救援力量,详细了解队伍建设、物资装备储备等情况,就不断强化应急响应机制、优化响应审批流程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同时,我市还2次更新市应急救援力量物资装备台账,并及时修订编印成册。

  社会救援队伍反应迅速,体量巨大,是应急救援力量的重要补充。针对社会力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还不够规范的问题,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徐善胜对蓝天救援队、斑马救援队、退役军人救援队、神鹰救援队等市级队伍进行实地突击检查和调研,组织召开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年度工作总结暨新年度工作部署会,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关于深化新乡市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加强对社会队伍的工作指导。

  以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办公室名义联合市减灾委办公室组织召开应急救援联动工作会议,协调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团市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等市直有关单位,就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健康有序发展,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从源头上把控好队伍的公益性,严格淘汰制度,对不具备履行社会责任的个别队伍正在进行劝退,进一步提升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在“双节”“两会”等重要节点,累计预置队伍28支(次)约1450余人。汛期前组织开展全市应急系统队伍拉动暨工作布置会,汛期期间全市共预置队伍32支1055人。防范应对台风“杜苏芮”期间,在卫辉市、辉县市防汛二级响应后,立即预置政府专业应急力量3支1223人,通信、电力等主要抢险救援队伍18支517人,驻新解放军和武警支队应急救援队伍3支2350人,前置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到积水点位,开展淹熄车辆拖行和群众救援工作,随时做好迎战准备。

  日复一日的生活,也许索然无味,但是能够如常生活、工作也是一种难能可贵。这份“如常”的背后,其实是数不清的人在看不见的地方日复一日地坚守。这份坚守,让我们得以如常生活,也让那些不幸突遭天灾的人们在慌乱中再获平安。

防、抗、救相结合保群众安居乐业

  “过去发生事故或灾害以后都是第一时间救援,往往重救轻防。现在防、抗、救相结合,通过应急管理部门事前推动、风险防范、应急准备,发生以后第一时间到现场调度进行抢险救援,事故以后进行调查处理,并且督促整改提升,更加有效实现了统一调度、协调有序、行动高效。”田顺宏说。

  自大应急格局构筑以来,我市设立了分级响应制度,一旦发生灾害或者事故,积极作出科学回应。针对一般性灾害或事故,市应急管理局科学研判、强化指导;针对重大灾害事故主动介入、对症施策。

  今年以来,以市安委会、市减灾委、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的名义印发相关通知,相继组织开展了4次应急救援力量拉动点验活动和各类练兵比武活动,参加应急救援队伍1900余支10.6万余人次。通过这些活动,集中检验了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快反能力、动员能力和处置能力,形成了有效的快反机制,为应对“杜苏芮”台风奠定了坚实的力量基础。同时,我市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技能和救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高标准做好应急救援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创新开展基层应急管理体系能力建设检查和观摩培训活动。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应急预案管理和救援能力,市应急指挥中心将全市各县(市、区)划片分组,组织各局指挥中心主任走出去开展业务培训,以现场会、观摩会、交流会的形式,相互检查各自基层单位应急预案编制情况,与基层单位负责人以及一线工作人员深入座谈交流,观摩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物资装备储备情况,联合调研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应急救援工作准备情况,参观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规范化建设情况,充分借鉴兄弟单位的有益经验和特色做法,明短板、找不足,通过调研交流促进自身提高。

  根据省应急管理厅提出的构建应急管理“八大体系”的要求,预案体系和救援体系是其中最为基础的两环。市应急指挥中心近两年持续推进完善全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对应急救援力量的建设指导,全市应急预案体系更加完善,应急救援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按照分级负责制,落实了重要防洪工程市、县两级防汛行政责任人45人,督促辉县市、卫辉市、凤泉区3个区域落实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142人,明确了18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责任人及监测员。

  根据防汛形势,提前紧急转移3个乡镇13个村的7643名群众,做好启用良相坡蓄滞洪区准备工作。在共产主义渠河堤沿线,组织公安、消防、武警官兵、城管、乡镇工作人员1800余名护堤固堤,配备大功率抽水车52台,全力进行抽排分洪,最终,共产主义渠、卫河平稳度过洪峰,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既要防汛又要救援,更要救灾,当这一切都安排好时,市应急管理局救灾科科长朱建华已经60个小时没合眼了。

  先后16次组织气象、城管、农业等部门会商研判,下发工作提醒19次,启动响应2次,调度县(市、区)3次。特别是在应对今年12月9日至12月20日较强低温雨雪天气过程中,充分发挥低温冰冻雨雪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统筹协调、牵头抓总作用,及时组织会商研判,启动应急响应,督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展开应对。为应对此轮雨雪低温天气,市应急保障中心主任张国强对全市17个救灾物资库进行清点,市本级预置了应急抢险救灾物资4.6万件、抢险救援队伍32支1055人,累计向困难群众发放救助物资10629件(套),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目前,横向互联互通、纵向上下贯通的应急指挥平台体系已初步形成,全市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和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系统高效顺畅,全国森林火险预测预报系统已建成......近年来,我市应急管理系统始终坚持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风险研判日益精准,应急准备更加充分,有效实现了“风雨未来人先到,救援抢在成灾前”。

  此外,为抓安全生产,我市应急管理系统围绕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相关措施,积极开展“六查一打”专项活动。大力推动各级各部门下定刀刃向内的硬决心,使出去疴除弊的真功夫,做好落细落实的大文章,以过硬措施、严实作风全面压实责任,排查整治风险隐患。据悉,开展专项行动旨在及时消除一般隐患,彻底整改重大事故隐患,有效稳控安全形势,严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应急值守怎么干?按照“统一指挥”原则,由部级直达县级的分级值班值守体系建立健全,部级层面实行每天一名局领导带班、指挥中心应急值守、业务司局在岗备勤的值班制度,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全部建立全天候、常态化专人值班值守制度,确保时刻都有人“守夜放哨”。防汛期间,为保障各类会议信号畅通,市应急管理局科技和信息化科科长郭明彬带领队员调试信号到凌晨3时,短短2天,先后保障各类视频会、会商会21场次,无一失误,确保了上下联动指令畅通。

  虽说办公桌上的文件堆积如山,但是市应急管理局防汛科科长黄立省依然一字一句审阅,严格按照“三审三校”要求,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敢大意,因为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预警、每一个响应、每一个提示提醒,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更有力的依据。截至目前,该局共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应急响应信息、防汛科普信息440篇。

  站在2023年年末,回望过去的一年,从涿州大洪水的触目惊心,到甘肃地震的共情难捱,我们是否还能想起年初的雀跃许愿?是否惊觉,心底最想得到的惟有平安。

  具体的平安,是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守护心中所爱;是无论遭遇何种变数,仍可重回寻常。

  这些,都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在默默地守护,只要人们需要,他们就会抵达,这就是新时代的应急人。他们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做好“人民守夜人”,为生命逆行,为平安守护。

  让我们向应急管理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