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松套的老黄牛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记卫辉市孙杏村镇张武店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玉亭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琚铭洁
“没上班的赶紧上班了,准备开会了。”每天上午8点钟,陈玉亭上班的提醒就像闹铃一样,准时出现在村“两委”工作群里,上班前的集体碰头开会已经成为张武店村“两委”干部的一种习惯和默契。
今年61岁的陈玉亭是卫辉市孙杏村镇张武店村党总支部书记,他如同乡间随处可见的老汉一般,每天迎着晨曦奔波在张武店村的大街小巷里,带领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想方设法解难题,他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永不松套的老黄牛”。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张武店村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中州名村”,人民公社时期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成立的村办企业“神农集团”更是当时的省重点企业、新乡市50强,然而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集体土地被分、集体企业改制变成个体,曾经的辉煌不再。陈玉亭就是在这个时候接手了这个“摊子”,背负着复兴昔日荣耀的“包袱”,带领一班人开始艰苦创业。
自1979年参加工作以来,陈玉亭在村里干过企业会计、村委会主任、村党总支副书记......40多年来,感受着村里一点一滴的变化,对村里的每一片土地都了如指掌。当时,村里存在着集体土地、资产管理杂乱的问题。2008年,陈玉亭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后第一个决定就是清理不规范合同,利用村集体耕地、企业占地、闲散用地,盘活集体资产。不破不立,为了解开这个“麻绳结”,陈玉亭告诉记者,要先把村里碎片化的土地集中起来,收回因不规范合同等导致村集体资产外流的土地,再进行公开竞标分包,这样一来,实现年新增集体收入百余万元。
集体资产收益属于全村群众,理顺就能为老百姓干点儿实事,守护好老百姓的一亩三分地。陈玉亭以农村五项重点改革为依托,以保障村民利益为出发点,全村共清理、完善规范企业合同32份,土地承包合同250多份,收回土地近1800亩,通过重新公开竞标发包,每亩集体收入由过去的400元增长到1000元、最高达到1180元。
农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一直以来,村里以小麦良种繁育、饲料加工、传统养殖、餐饮服务等产业为主,在陈玉亭的带领下,以村办企业新乡市神农科丰种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绑定5家本地农业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绑定模式,通过订单农业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农业融入产业链,每年繁育小麦种植1万多亩,辐射带动周边6个行政村,年销售种子在400多万公斤,村集体经济收入由过去的50万元突破到现在的160万元,每年村集体还拿出80多万元,为村民按股分红,使村民实实在在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责任在肩不推,路再艰不退。在2021年特大洪涝灾害中,张武店村过水时间长、受灾损失大,陈玉亭带领党员干部组成突击队,快速转移群众、挽救损失,灾后又积极协调帮助困难群众维修房屋、争取政策,得到了全村百姓拥护和赞扬。
村里好不好,住在这个村子里的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从北大街到南大街每天都能看到陈书记,哪一点儿卫生打扫不彻底、谁家的房前屋后有杂物,他都会及时电话提醒,住在这儿大家都感到心情舒畅。”村民们说。村里水电网公共服务设施逐年齐备,建成了5000余平方米的综合文化广场,又先后购置了桂花、广玉兰等苗木恢复绿化,如今,村里道路两侧游园、文化广场的绿植都如雨后春笋般依次生长,道路整洁、绿树成荫、小楼相接,一幅和美乡村的画卷徐徐展现眼前。
陈玉亭知道,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富裕,还包括精神的丰富,既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村里产业兴旺了、村民富裕了,他便把精力投入到群众文化生活上,办上了老百姓自己的秋季“村晚”,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也激励着大伙向着生活更富裕的目标迈进。目前,村里的村史馆正在进行设计,将在保护利用老礼堂原始风貌的基础上,高标准打造设计一流、特色浓郁的张武店村史馆,努力把村史馆建成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博物馆”,留住乡愁、凝聚人心的“加油站”。
“张武店村的复兴,不可能是复制昔日的辉煌,只能是挺立新时代的潮头,继续创造出无愧于党组织和张武店村父老乡亲的辉煌。”陈玉亭说。未来的张武店村,在“五星”支部创建的引领下,必将建成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人心和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