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暖气病”要注意这五点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随着冬天的到来,各地陆续开启了供暖模式。但暖气在驱寒的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暖气病”。

  “暖气病”其实不是一种病,是由于供暖带来的一系列症状,即房内温度升高后,会加速人体水分流失,人们会出现鼻咽干燥、口干唇裂、皮肤粗糙,甚至头晕恶心等症状。避免“暖气病”要注意以下五点。

  一、温宜衡

供暖并不是温度越高越好,温度保持在适度区间范围内可避免津液耗伤。如果室内温度过高,而室外温度过低,一冷一热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可选择阳光明媚、空气良好的正午时分适当开窗循环空气,促进室内空气流通。并且要注意调节室内外温差,将室内温度控制在18度到24度左右,人体的舒适度更高,也符合冬季的“养藏”之道。

  二、液宜增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供暖后易生“内火”,因此,不宜进食燥热之品,如烧烤、煎炸类食物,以免滋生内热。此时应多以汤、羹、煲的形式烹饪食材,增加水分的摄入,可添加百合、石斛、麦冬、桑葚、芦根等中药做成药膳,熬制甘蔗芦根水滋阴润肺。为增加空气湿度,屋内可使用加湿器,也可种植绿萝等水培植物,这些植物叶面蒸腾的水分比较多,既可调节室内空气湿度,也有吸附空气中有害气体的作用。

  三、动宜缓

可适当增加户外体育锻炼,以动治“冻”,增强免疫力,减少“暖气病”的发生。冬天运动宜轻缓,运动量由小到大,使身体发热、微微出汗最好,不宜过度运动,避免大汗淋漓,耗伤津液。建议练习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五禽戏等舒缓筋骨、通经活络的中医古法养生操。运动之后也要及时穿上衣服,避免着凉感冒。

  四、眠宜充

《黄帝内经》有言,“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季适宜静养藏守,充分休息,养肾藏精,同时也要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尽量晚上10时前卧床休息。这里的“晚起”并非提倡“赖床”,是建议日出后起床,因为秋冬季节日出时间晚,故曰“晚起”。早睡晚起有助于阳气闭藏、气血充养。肾阴充盛,则燥热不生,避免“暖气病”的发生。

  五、志宜宁

冬季应避免受到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刺激,保持心情舒畅,不宜过度惶恐、惊吓、大喜大悲等,遇到事情要做到含而不露,使心神安静自如,避免内燥与“暖气病”的外燥相结合,热扰心神,导致心神不宁。 (科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