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庄村”村名的变迁(下)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明朝初期的移民是一项国策,是明朝政府组织的大型人为播迁流动,对稳定社会、繁衍生息、发展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那时,由于多年战乱灾荒,一马平川的河南大片土地荒芜,人烟稀少,许多县仅剩下数千人。而相邻的山西,尤其是晋东南,偏居一隅,战乱殃及较少,人口密度相当大,已经到了土地难以承载的地步。政府组织移民适逢其时,不愧为一项英明决策。

  由于有恋土情节,移民过程中免不了亲人分离,妻离子散。获嘉县冯庄冯氏和武陟县冯堤冯氏的始祖就经历了一场悲壮的难以割舍的骨肉分离。

  话说洪武年间,山西省洪洞县上石磨村有一家冯姓,祖孙三代11口人,家里地少,但开有粉坊,日子倒也过得去。一天,官差来到家中,拿着一纸公文,宣布冯家官册上迁民八口人,一家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官差走后,爷爷奶奶只是叹息,没了主意,兄弟俩商量了多次,也没有结果。大伯回到屋里,长吁短叹,一天多时间苍老了不少。在晚上的家庭会议上,他的夫人冯吴氏提了一个让全家人谁也不敢想的建议:“两位老人留下,孩子他爹也留下,在家尽孝,我带着三个儿子和他二叔两支八口人去河南,为国尽忠。”一家人虽不同意,但也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是二叔说了一句,那可真委屈大哥大嫂了。就这样,全家人算是有了主心骨。细心的奶奶把冯吴氏叫到里屋,拿出两包碎银,把一包大点的碎银塞在冯吴氏手中,冯吴氏给婆母跪下发誓:“我和他二叔一定把两家的孩子带大,母亲请放心,天下的土地都养人,我就不信过不成个样儿。”回到屋里,冯吴氏两口互诉衷肠,并商量好待父母百年后到河南团聚。之后冯吴氏收拾了衣被,又专门装了大半葫芦粉浆,准备到河南后也开个粉坊。

  三天后的上午,冯氏一家八口按时来到大槐树下,那里早已人山人海,报名后,按册入了列。就这样,一家人加入了浩浩荡荡的东去大军。

  冯氏一家所在队列一共有百十号人,由三个当兵的负责,一个导前,一个殿后,一个居中。为了防止人逃跑,士兵想了个办法,前后拉一根长绳,绳上每隔1米多系有一个手扣,被迁的成年人左手系在扣子上。这样一队人马,行进速度可想而知,一天也就走二三十里路。行进中常有人屙屎尿尿,每次都得报告,过程很是繁琐。山西人说话向来简练,干脆只说两个字“解手”,带队的倒也觉得可行,于是屙屎尿尿就统一演变为“解手”。这就是河南人上厕所称为解手的来历。

  那年冯吴氏的老大15岁,老二12岁,老三9岁,二叔的两个孩子更小。一家八口,绳上扣的有冯吴氏、二叔、二婶、老大、老二五人,二叔、二婶各背一个孩子,老三是自由人,无忧无虑,跑前跑后。走了十来里路,老三的脚上就打了个泡,哭叫着走不动了。无奈,冯吴氏和老大就轮流背老三走,两人都累得满头大汗。倒是二叔想了个办法,他背老三,其他两个小孩轮流替换背。途中,老三基本上就是由二叔背到河南的,这一亲情在老三心中从此扎下了根。

  一路上风餐露宿、千辛万苦不表,且说有一天这一队人终于来到了河南。他们走进一个大镇,看见路两边聚了不少围观的百姓,冯氏一家的心情也好了起来。这个镇就是名镇怀庆府,移民在这里将要启程分赴各地。在门前的广场上重新编队造册,按当时一户一丁一地规定,冯家八口人分成了两户两地,二叔一家留怀庆府,冯吴氏一家前往卫辉府。二叔第一个不同意,三个侄子都小,叫他如何放下心来。老三更是搂着二叔的腿痛哭,要跟二叔一块走。冯吴氏眼里噙着泪花,安慰二叔,放心吧,既出了门,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你把小家安排好我就放心了,嫂子这边没问题。冯吴氏一家三个男孩,当时稀缺得很,官府当然也乐意安置这样的家庭。

  就这样,冯吴氏一家又加入了东去的大军。值得庆幸的是,进入卫辉府第一个县获嘉后,冯吴氏一家就被留了下来,县里将冯吴氏一家安顿到县南一个三县交界的地方。这里有一个村叫大魏村。大魏村不大,满说也就十几户人家,村里大都姓程,没有一家姓魏。娘四个暂居一程家的厢房里。程家也是四口人,两口膝下两个孩子,大的是姑娘,小的是小子,姑娘十四五岁,长得端庄大方。有程家帮忙,冯吴氏家很快安顿下来。第二天,冯吴氏就向程兄打听土地情况,程兄说村南二里以外,成千上万亩好地都在那里荒着,只要有力气,想开多少开多少。饭后,冯吴氏带领三个儿子到村南看地,河南真大啊!一马平川,望不到边,全是大草原。冯吴氏蹲下看了看土质,这里是黄河故道,淤积的土地很肥沃,很适应庄稼生长。在草丛中他们又找到了一口废弃的土井,有了水,有了地,就有了家。当时已是深秋,开上几十亩荒地,种上小麦,来年不怕没吃的。想到此,冯吴氏的脸上也绽出了笑容。

  由程兄帮忙,冯氏一家先买了一头毛驴,之后又添置了犁耙、独轮车等。这里的独轮车叫洪车,山西人没见过,洪车是木制的独轮推车负载重物。一个好把式能推四五百斤重物,这在靠肩挑身扛的山西是不可想象的。常言说:“推小车不用学,只要屁股调得活。”不出几天,老大就已经成为推车能手了。

  冯吴氏领着一家人,早出晚归,拼命开荒,迎冷前,已经种上了五六十亩麦子。来年有没有好收成,就看老天爷的了。年前农历十月,下了一场透雨,麦根盘得很好。春节过后,又下了一场大雪。冯吴氏心里清楚,今年的麦子基本收定了。这一年,冯吴氏一家共收到6000多斤麦子,这在山西是不可想象的。当时,移民开荒三年免税,多好的机遇,她鼓励孩子们,再开几十亩荒,种上100多亩地。

  有了粮食,冯吴氏和孩子们商量,在地里水井旁盖几间房,一来种地近,二来也算有个真正的家。听说冯家盖房,程家和几个邻里都来帮忙,三间草房很快就盖起来了。从此一家四口住在自己的家里,心里的舒服劲儿就甭提了。⑦

  (王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