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水奔流永不息 精神长存照古今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潘玥颖

  今年暑假,我来到了红旗渠。

  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今林州市)的英雄儿女在党的领导下,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没有老一代人拼命地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当今天的我,穿行在这崇山峻岭之间,涓涓流水仿佛是他们在和我跨越时空对话,述说着当年的故事......

  在我的家乡凤泉区,不仅有美丽的凤凰山、迷人的凤泉湖,还有着和林县人民一样战天斗地、改造家乡、拼命苦干实干的凤泉人。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凤凰山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旱灾年年有,吃水贵如油......”在这样的情况下,凤泉人在坚硬无比的青石岩上,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拉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大会战。苦干8年后,建成了一座大型水利工程。

  “高山无言,泉水有声”。当甘泉流遍了整个凤凰山区,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13个村彻底摆脱了吃水贵如油的窘境,16000亩干涸的山坡变成了水浇田。

  凤泉人在艰苦卓绝的劳动过程中,创造了“艰苦创业、精诚团结、无私奉献、造福人民”的愚公泉精神。

  时代在变,奋斗的底色从未改变。

凤泉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力打造“五彩凤凰山、生态凤泉城”,建设生态美好家园。如今,我的家乡青山环绕、花木成行,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和美。

  无论是红旗渠精神,还是愚公泉精神,都承载着那个年代人民群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而这种斗争精神,不仅仅存在于那个特殊的年代。无论是抗洪救灾,还是脱贫攻坚、抗击疫情......每一场战斗,每一次遇险涉难,中国人民始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团结协作、无往不胜。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既要怀抱梦想又要脚踏实地,既要敢想敢为又要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我们定当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绚丽的光芒。(河师大附中2309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