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陆孟夏

  县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也是突破经济新常态的重要侧重点。新时代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需跟上国民经济发展步伐,顺应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全域旅游作为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营造了经济发展新模式,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域旅游更加重视产业融合、基础建设、生态环境改善、公共服务优化等环节,可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多元空间,以县域为统筹单元,推进县域内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双向流动,实现县域产业联动、资源联通,弥补县域经济发展短板。因此,各地域应明确全域旅游发展方向,认可全域旅游发展的经济价值,以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健全全域旅游发展机制为抓手,以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为引领,切实保障全域旅游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点。

  全域旅游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

  县域经济是综合且复杂的体系,全域旅游作为驱动地区发展的新动力,可以推动县域经济产业革新、文旅融合、绿色发展、合作共享,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一)全域旅游驱动县域产业结构升级。

  全域旅游突破了旅游景区分散发展的观念,将地域内所有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全域旅游视域下,一二三产业的界限不断弱化,产业融合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改革所向。旅游与第一产业融合,将农业生产、农业生态环境、特色民俗、人文景观等转变为旅游资源,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提升了农业生产、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了产业链。旅游与第二产业融合,有助于整合工业遗产资源,以文化创造力为底蕴、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品牌建设为引领,构建特色文创产业,继承和创新工业遗产,促进工业结构革新和升级,支撑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旅游与第三产业融合,有利于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全域旅游除关联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外,也在旅游与国际金融、文创设计、影视娱乐、文化产品数字制作等现代服务行业的融合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第三产业的纵向深入、横向拓展、反向渗透、交叉重组,增强了第三产业发展的综合实力。同时,全域旅游具有复杂性,依赖多个行业、多个部门联动护航,进而促进旅游产业链向高层次发展,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县域旅游服务和管理效率,创新产业发展效能。

  (二)全域旅游丰富县域经济发展内涵。

  全域旅游重视文旅产业的全方位、多层次有机融合,以促进文旅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一方面,通过文旅融合形式,可以将传统技艺、民俗表演等推广到景区,开发相关文化主题的酒店、游乐场、公园等,提升景区的文化档次。比如台儿庄古城依托运河文化,安排运河打鼓、皮影戏、大运河情景剧等风格多样的表演。另一方面,依托文化厚度,丰富旅游产品开发。在全域旅游建设中,旅游产品需富有地域文化内涵和特色,可结合新时代旅游消费观念开发红色旅游、避暑旅游、养生旅游等旅游新产品,推行满足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旅游新模式。比如通过信息技术记录和保存珍贵的文物资源,并采用数字展览方式让游客近距离体验文物资源,感知地域文化的魅力。

  全域旅游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基于上述驱动作用梳理分析,全域旅游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各地域立足实际,积极响应新时代全域旅游政策号召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从产业融合、优化环境、整合经济发展要素方面扎实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打造“旅游+”产业发展形态,奠定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全域旅游狭义上而言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由单一产业形态不断向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创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延伸产业链条。首先,建设新型农业,由农业的基础生产功能扩展到生活、旅游功能。以农业产业园为基础,开发带有旅游性质的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市民农场等农业形态,并结合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多功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形成集观光、体验、教育、娱乐、购物、品尝等为一体的农业旅游内容。其次,重视工业旅游的发展与保护,加快县域经济结构转型步伐。依托工业基地和园区,设置相关产品制造和工业文化的体验游览,重视游客的互动与体验,加深对工业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最后,挖掘县域本土文化,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挥县域本土文化的作用,讲好乡村故事,在细节处引发情感共鸣,广泛推广乡村文化。同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开启体验游学、追寻红色足迹等旅游服务,并借助现代高新技术发展文创产业,打造特色文创品牌,以“文旅+科技”形式为游客提供高端旅游产品和服务。二是提升旅游元素的吸引力。首先,提升景区的核心吸引力。景区是全域旅游的重要承担者,需加强景区基础设施规划,整合交通、游览、娱乐、餐饮、住宿等各项功能,创新景区旅游资源利用,避免景区同质化。其次,构建田园综合体。立足县域优质土特产,进行规模化种养殖,形成具有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吸引游客参与农产品的种植、采摘、生产,营造互动式的农业休闲环境,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打造特色小镇。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集中产业、资本、人才等要素,构建特色产业链,促进全域旅游多元化发展。

  (二)重视全域旅游生态环境美化,营造生态宜居的县域环境。

  优质环境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重点,也是衡量全域旅游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全域旅游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从细节入手,多措并举,构建全域旅游发展的良好环境。第一,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县域内可进行环卫市场化运营,建立“户分类、村集中、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促进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及时处理,有效改善县域人居环境,促进全域旅游生态环境和卫生水平发生质的变化。第二,开展河流湖泊水生态治理。对县域内的水文、水环境、水生物等要素进行常态化监测,明确各地水生环境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对水质不达标流域进行综合整治,禁止向河流湖泊中排入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水等,改善水质;以河流湖泊水系为基础,通过水系规划、养育水生作物、边坡绿化、道路维修、景观修建等内容,构建人水和谐的全域旅游新格局。第三,切实推行农业面源污染整治行动。通过广播、宣传栏、上门宣传、微信推广等,进行农业面源污染危害科普,增强农民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全面推广有机肥、生物农药等,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建立与完善农药包装物、废弃农膜回收机制;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推进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提升耕地地力水平,并逐步推进土地修复工作;加强畜禽废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为规模化养殖配套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第四,优化和完善生态环境。落实“三边三化”行动,对道路边、水系边、村边的杂树、死树进行全面清除,并对道路两侧空间进行科学绿化,以达到改善路容路貌、美化环境的效果。

  (三)整合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要素,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全域旅游是辐射面广、开放性高、带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全域旅游发展凝聚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种要素,可以有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其一,构建招人、育人、留人机制。全域旅游的强关联性可以孕育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并在信息技术的赋能下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扩展原有产业链,增加就业岗位。比如餐饮酒店经营与服务、文创产品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工作岗位,既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发展空间,也可吸引大量“双创”人才在县域经济体系中施展才华。因此,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各地域需因地制宜,建立完善的招人、育人、留人机制,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于乡村建设,并以全域旅游产业为基础带动地域消费,加速乡村人口回流,以人才振兴县域经济发展。其二,壮大市场主体,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全域旅游建设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入驻,也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了创新创业的舞台,给予了其自由发展的空间。对此,各地域需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精化服务等方式,促进各类市场主体融入全域旅游产业,形成多元化、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的旅游产业形态。同时,可促进旅游开发企业与农业合作社、种养殖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对接,充分利用乡村各项观光、休闲、旅游资源带动农民增收。其三,落实政策支持和提供资金保障。全域旅游是以新促旧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需要政府在政策、资金方面为旅游相关企业和产业提供帮助。政府可采取融资形式,吸引有信誉、有实力、有资质的大型企业联合承担全域旅游开发主体,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活力,做好做实全域旅游产业。

  (本文系基于户外运动视角下涟水县县域旅游发展的研究,项目批准号:2021SJA1847的研究成果)

  (作者系炎黄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