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辉市安都乡

党建聚力促精治 “四位一体”谱新篇

2025年05月19日

  近年来,卫辉市安都乡以“筑牢责任、融合创新、赋能发展、精治善治”为主线,通过党组织书记示范引领、党支部业务深度融合、党员群团协同发力、骨干邻里联动共治,构建起“四位一体”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能。

  一、筑牢党员责任担当,党组织书记带领支部创优

  该乡坚持从思想建设、组织提升、制度规范三个维度夯实党组织书记责任体系,引领党支部创优争先。一是抓理论武装。开展“书记讲党课+党员谈体会+群众提建议”互动模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建立“学习积分制”,将党员参与学习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倒逼党员政治素养提升,形成常态化学习机制。二是抓组织建设。高位推进“五星”支部建设,树立安都乡标杆党支部典范,营造“争星晋级、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切实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着眼长远发展,实施“头雁储备工程”,从返乡创业大学生、致富能手、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拔64名后备干部,安排参与村级事务管理、重点项目攻坚,平均年龄38.7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84.4%,为村“两委”换届储备“源头活水”。三是抓作风建设。各村党组织书记带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自觉遵守党纪党规,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坚持以身作则,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将务实之风融入乡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同时积极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价值观,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

  二、深化党建业务融合,党支部促进党员创新

  该乡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创新“三个+”工作机制,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互促共进。一是“主题党日+业务攻坚”破解难点问题。该乡将主题党日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针对农村“三资”不规范合同清理、污水治理等攻坚任务,开展“党支部攻坚月”活动。在“三资”不规范合同清理中,该乡各党支部以“规范合同管理、助力集体增收”为主题,组织党员逐村清查合同96份,通过法律审查、群众评议,有效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在该乡南水北调沿线污水治理项目中,项目覆盖的14个村将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在施工一线,党员带头协调用地纠纷、监督工程质量,推动管网建设提前完成。二是“政治生日+岗位建功”激发党员活力。安都乡创新“政治生日+岗位建功”机制,以“三个一”举措(赠送一张政治贺卡、重温一次入党誓词、领办一个攻坚任务)激发党员动能,1058名党员领办产业升级、矛盾调解等任务200余个;在“三通一规范”建设中,党员主动认领“管网协调岗”,连续走访农户化解施工矛盾,推动8个村2.68万米污水管网铺设顺利竣工;“政治生日+岗位建功”机制使党员参与度提升40%,切实将政治荣誉转化为服务发展实效,树起基层“红色标杆”。三是“党员示范岗+便民服务链”提升服务质效。该乡在乡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党员示范岗”,推行“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三亮机制,整合民政、社保、医保等12项业务,打造“一站式”服务链;党员志愿者实行“AB岗”工作制,平均每月办理事项5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8%;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创新“党员代办+网格配送”模式,为行动不便群众提供代缴医保、代领补贴等“跑腿”服务,累计代办事项3000余次;通过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架起党群“连心桥”。

  三、强化发展驱动,党员参与群团创效

  该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协同发力,构建“党员引领、群团跟进、群众参与”的发展共同体。一是党员领办产业,激活乡村经济。在产业振兴一线,党员带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打造卫红花、绿豆粉皮、黑小麦富硒面粉等乡村土特产品牌,通过电商直播拓宽销售渠道,带动200余个农户增收。二是群团协同发力,共建和美乡村。乡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青春护绿”行动,在S227沿线、高标准农田区种植苗木4000余棵,打造“党员先锋林”;乡妇联发起“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发动妇女群众整治庭院1000余户,评选示范户120户,形成“家家争美丽、户户创文明”的良好风尚;乡工会联合企业开展“技能比武”大赛,培训产业工人300余人次,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5.44%。通过党群联动,全乡在生态绿化、环境整治、产业升级等领域实现突破,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三是结对帮扶共进,助力群众增收。该乡建立“党员+群众”“党员+企业”结对机制,200余名党员主动与低收入农户结成帮扶对子,提供技术指导、就业岗位等精准帮扶。在土地流转工作中,党员主动联系承包户讲解政策,推动流转土地5145亩;在企业服务中,党员干部每月走访企业,协调解决用工、用地问题20余个,助力企业轻装上阵。该乡通过党员“传帮带”,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形成“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良性循环。

  四、构建精治善治格局,骨干推动邻里和谐

  该乡以党建网格为载体,发挥党员骨干“神经末梢”作用,推动基层治理从“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一是“党建+网格”织密治理网络。将全乡划分为143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党员网格员,建立“网格吹哨、支部报到”机制。全乡网格员一季度累计处理事件1310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1件,化解率达91.3%;创新“网格微信矩阵”,每个网格建立微信群,群众可随时反映问题,党员网格员24小时内响应,实现“线上发单、线下接单、全程督单”闭环管理,让治理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二是“党员+乡贤”化解矛盾纠纷。该乡组建由“村干部+党员+乡贤”构成的矛盾调解小组,建立“矛盾预警台账”,对邻里纠纷、土地争议等分级标注风险等级,提前介入调解;在路网改造工作中,党员骨干联合乡贤走访农户30余次,化解土地征迁矛盾5起,保障3.43公里道路顺利通车;针对历史遗留问题,推行“书记约访+党员包案”制度,上级交办案件化解率达100%,实现“小事网格调、大事支部办”。三是“制度+文化”涵养文明乡风。该乡完善村规民约,推广“党员积分管理”模式,将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矛盾调解等表现量化积分,作为评先评优重要依据;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评选、广场舞比赛等活动,培育文明新风;在森林防火中,党员带头组建80余人的巡逻队,设立4个检查站,查处违规用火20余起,实现“零火灾”目标;在安全生产中,党员网格员排查经营性自建房、企业消防隐患50余处,筑牢安全底线。该乡通过制度约束与文化浸润相结合,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王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