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寻亲”

——记杨蕴玉之女杨玲的寻根之旅

2025年04月30日

  芳菲四月,春和景明。4月26日,市一中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校友”——学校首任党组织书记杨蕴玉之女杨玲女士。这位年届八旬的老人,带着对母亲的无限思念和崇高敬意,从北京远道而来,追寻母亲杨蕴玉在市一中的奋斗足迹,缅怀杨蕴玉革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不平凡的一生,并送上美好祝愿,表达对学校的诚挚祝福。这场感人至深的寻根之旅,不仅是一次个人情感的回归,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让我们得以透过历史的烟云,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感悟市一中先贤的崇高精神和理想信念。

  “我的母亲杨蕴玉、父亲杨待甫早期都在市一中工作,这里和我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踏入校园,杨玲女士一眼就认出了蕴玉园中母亲杨蕴玉的雕像。车刚停稳,她便迫不及待地走向雕像,张开双臂深情拥抱。“妈妈,女儿来看您了......”她轻抚着雕像的面庞,声音哽咽,眼中噙满泪水。

  校领导王伟、刘伟、王红涛热情接待了杨玲女士,陪同她游览校园、参观校史博物馆,并详细讲述了杨蕴玉在市一中的光荣革命事迹,以及学校红色精神、红色血脉的赓续、传承与发展。

  杨蕴玉同志(1919-2022)是市一中前身豫北联合中学的首任党组织书记。这位从河南邓县走出的革命家,1936年投身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晋东南牺盟会锄奸部部长、昔阳中心县委书记等重要职务。1945 年9月,她来到学校担任党组织书记兼副校长,为学校的党组织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她历任北京市妇联副主任、国际妇联书记处驻会书记、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等职,1975年起担任教育部副部长,为新中国妇女事业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校史博物馆,杨玲女士驻足于展陈的实物前,逐一观看,聆听市一中历史,感受市一中红色文化、创新文化、创业文化,以及“爱党爱国、艰苦创业、纪律严明、治学严谨、团结和谐、永争第一”的优良传统,沉浸式了解市一中的育人成果和未来发展规划。

  来到红色党建专区,杨玲女士凝视着记录母亲在市一中工作的珍贵史料,陷入沉思。黑白照片中,杨蕴玉风华正茂,目光坚毅,对革命事业充满斗志;斑驳的文件上,清晰地记载着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委任杨蕴玉、杨待甫担任学校领导的公告。

  “这些珍贵的照片和文件,让我仿佛触摸到了母亲当年的温度。”杨玲动情地说,“母亲为了革命事业与我们聚少离多,然而,她言传身教,始终教导我们要永葆对党和国家的赤诚之心。”

  校领导表示,“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勇毅前行;对杨蕴玉最好的致敬,就是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我们将讲好杨蕴玉书记的故事,传承好市一中红色基因,团结带领师生接续奋斗,以实干和担当赓续一中人的精神谱系。”

  “时隔近80年,再次来到我出生的地方,来到母亲和父亲曾经革命、工作过的地方,让人感慨万千。时光悠远,风烟散尽,精神长存,记忆永恒。”杨玲女士表示,她决定将这段珍贵的经历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杨蕴玉的革命事迹和市一中的红色历史。她相信,这些故事不仅能传承给她的家人,更能激励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勇毅前行。 (郭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