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嗡......”在黄河滩区平原示范区韩董庄段的上空,伴随着一阵轻快的“嗡嗡”声,一架无人机快速升空。只见驾驶员熟练操控着无人机飞过河面、麦田、街道,正在进行全程无死角的巡查。无人机恰似一名反应敏锐、机动灵活的“空中侦查员”,利用高空巡航、红外探测、空中喊话等功能,将辖区情况尽收眼底。从生态保护到护航安全,从反诈宣传到巡逻防控,到处都有它的身影,有效弥补了人工巡查的视野盲区和覆盖范围有限等难题,实现了“风险预警前置、应急响应提速”。
织密黄河安澜“监测网”
“快看,河边有5个人正在撒网。”无人机镜头突然捕捉到异常画面——距离河边20米处,有5个人正赤脚准备往深水区撒网。无人机立即切换喊话功能:“此处禁止捕捞,请立即离开。”尖锐的警示声使得捕捞人员停下动作,岸边巡逻民辅警立即打开警车鸣警笛。此起彼伏的喊话声和警报声发挥了强烈的震慑作用,5人迅速收网离开。今年以来,市公安局平原分局韩董庄派出所立足基层实战需求,聚焦“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积极探索、打造符合辖区实际的“无人机+”立体防控新格局,构建起“空地协作、全域覆盖”的警务实战新模式。自开展无人机飞行以来,坚持每日2次巡航,派出所巡逻警力同步开展重点时段沿岸步巡,劝阻危险涉水行为18起、发现并处置违规捕捞6起,为守护黄河安澜注入了强劲动能。
筑牢平安出游“风景线”
韩董庄镇坐拥6.5公里黄河岸线,每逢春夏来临,骑马、露营活动吸引游客纷至沓来。随着滩边马场、露营地成为网红打卡点,民警们的“守护版图”又多了新战场。为了给群众的平安出游保驾护航,韩董庄派出所派出无人机在空中盘旋巡视,宛若一只敏捷的“空中猎鹰”。它搭载的高分贝扩音器不断传出清晰而响亮的声音:“游客朋友你们好,请勿靠近水边。”警示声音响彻马场的每个角落,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夕阳西下,露营地的帐篷次第支起,无人机再次升空,红外镜头扫过河面。“为了您的安全,请将靠近水边的帐篷挪到安全区。”通过实时图传系统,民警可精准识别游客的危险行为。地面警力随即赶赴处置险情,及时劝离在河边游玩的人员,防止溺水事故发生。在无人机与地面警力的立体防护下,滩区成了人们放松身心、享受乐趣的安全港湾。暮色降临,无人机完成当日最后一次巡航后返航,黄河水面波光粼粼,岸边“水深危险、禁止游泳”的警示牌在余晖中格外醒目。
韩董庄派出所所长刘石磊总结道:“作为沿黄流域生态保护的‘前沿哨所’,韩董庄派出所深度参与黄河滩区的社会治理与安全保障工作,创新建立‘空中巡逻+人工巡查’机制,不仅巡河面,还要护安全,源源不断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公安智慧。”
打造全民防诈“新矩阵”
“村民们注意了,天上不会掉馅儿饼,陌生链接不要点。”在韩董庄镇的麦田上空,一架无人机正循环播放着朗朗上口的反诈顺口溜。这是韩董庄派出所推出的“空地协作”反诈宣传新模式,通过科技赋能打造全天候、立体化宣传矩阵。为提升反诈宣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韩董庄派出所创新“地面宣讲+空中覆盖”宣传模式,无人机化身空中“反诈宣传员”,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在田间地头开展反诈音频“空中喊话”,配合民警地面宣讲,使科技手段与传统宣传防控相互配合补充,形成“天上无人机、手中有传单”的立体宣传矩阵。
“现在科技真发达,还能边干活、边学习反诈知识。”村民站在田间地头笑着说。如今,警用无人机的螺旋桨声在韩董庄镇已成为平安乡村的独特音符,为反诈宣传插上了科技之翼,实现了基层警务效能和群众安全感的“双提升”。 (武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