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攀峰
万事开头难,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或许都伴随着最初的一阵痛。新乡市东部,原来地处小店、东屯、榆林三乡(镇)交界处,以黄河故道闻名,以荒无人烟著称。2003年9月的某一天,刚刚毕业的我踏入了这片陌生的土地。由于当时下着瓢泼大雨,加之方向感比较差,初来乍到的我,面对周围的一切,一时不知所措。当初的工作环境,至今记忆犹新,一座租用的普通两层小楼,就是管委会工作人员办公的地方。没有会议室,加之当时主要工作是协调当地政府、行政村和老百姓划定土地边界、开展征地和赔偿工作,所以十几人以上的会议都在当地乡镇政府会议室召开的。
一晃近20年过去了。近20年来,经开区经历多次命名,每次命名,都意味着整装出发和飞跃提升。近20年来,经开区经历了多轮体制改革,每次改革,都带来了脱胎换骨和青春焕发。我不禁感叹:经开区才是我见过的最美的一道风景!
环境越来越美。“北望沙门路,无风亦起尘”,这是当时经开区所处的黄河故道的真实写照。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最记忆犹新的就是刮风,即使是微风,风中裹挟着的也是看得见的尘沙。如果是大风,能见度仅有几十米。大家平时最习以为常的动作,就是擦桌子上的尘土。如今的经开区,高楼林立、厂房整齐,道路宽阔、车水马龙,碧水蓝天、鸟语花香……经开区就像一个迷人的姑娘,散发着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来来往往的每个人。漫步在经开区,越来越感受到一种无比美好的享受。
动力越来越足。多少年来,黄沙漫漫、沙坑遍布的黄河故道保持着相似的面容。现在,其早已改变了以往的容颜,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屹立在世人面前。8100余户各类市场主体、3000家企业、177家规上企业、104家科技企业、52家高新技术企业……各类创新资源在这里汇聚,众多科创元素在这里融合。是的,这就是现在的经开区。
所有这些,都是经开区干部职工辛辛苦苦干出来的。干部就是“干”字当头,经开区有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取得的成绩也是令人骄傲的,经过全区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经开区进入了“国家队”。平台大了、要求高了、竞争激烈了,经开区干部职工对自己的要求更严了,全区干部职工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进取的精神,向着高质量发展奋进!
实力越来越强。成立之初,多数市领导、市直部门、老百姓提到经开区,有的没有听说过,有的虽听说过,但都在问:经开区在哪,属于哪个区?而今的经开区,近200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以占全市6‰的土地面积贡献全市6%的GDP,主导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产业链逐步补齐,财政收入也多次实现了超越,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大的贡献。经开区从诞生到逐步成长,再到综合实力的提升,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其中的建设。笔者从建区之初就加入经开区干部队伍,见证和经历了经开区的成长。我想说:我骄傲、自豪!
人民群众越来越幸福。这片土地,历史上也有过洪涝、风沙、盐碱三大自然灾害,直至建设开发区时,当地老百姓的生活还受到交通不便、环境恶劣的影响。如今在经开区,从干部到群众,从企业到村庄,从城市到农村,如果问答,得到最统一的答案就是:经开区的建设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失去土地之初大家担心以后日子怎么办,后来大家积极主动到企业打工,到工地参加建设。老百姓腰包鼓了起来,群众心情高兴起来,忙碌的身影多了,笑声多了,晚上跳广场舞的多了……
青春岁月,匆匆走过,无怨无悔。走过的路,坚定执着。今天,正值花季的经开区,需要以更大的举措、更有力的步伐、更自信的姿态走好今后的路。让我们继续怀着这分坚定执着,以竞进状态、拼抢姿态,增强进取意识,敢于克难攻坚,提高工作标准,实现改革突破;让我们担当作为不畏惧,坚决执行不打折,乐于奉献敢牺牲,马上办理不拖拉;让我们敲响“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战鼓,努力实现“出手即出彩、完成必完美”。
经开区的明天会更好,经开区的未来更可期!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