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
      

市四十二中精品课
提供“双减”背景下的智慧课堂样板


本报讯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立足课堂提质增效,市四十二中借助河南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的实施,用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建构课堂教学改革新框架,打造高效智慧课堂,为高质量教育发展提供新动能。

12月1日至2日,市四十二中举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精品课展示。展示的6节精品课是经过学员全员参与达标课、工作坊成员反思总结提升课,骨干成员精心打磨的精品课,是教研组开展“三磨四研”的智慧结晶。

副校长范瑞晴在观摩精品课时指出,我们要学习课堂结构如何设计,重、难点如何突破,信息技术如何应用,课堂气氛是否愉悦、浓烈,细节处理是否得体,评价是否到位;要多看他人闪光点,多学他人之长处。

校长杨太平在点评总结时强调,6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精品课,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看到青年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快速提升,看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带来的课堂教学新气象;构建高效课堂新框架,为“双减”工作提供新能量。今后,我们不仅要立足课堂,提质增效,还要在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方面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智慧化作业管理。智慧课堂和智慧作业双轮驱动,让师生共同拥有轻松幸福的成长空间,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解决学生学习负担较重问题,实现教育教学新突破,为学校发展创造活力。

(任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