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
      

务实重干 敢于担当
奋力推进我市南水北调工程高质量发展



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孙传勇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全面总结了我市过去五年的发展成就,擘画了未来五年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新新乡的发展蓝图,规划了实践路径,作出了战略部署,体现了市委敢于担当、誓开新局的魄力。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将紧扣新任务新要求,立足工作职责,加强研究谋划,务实重干、敢于担当,奋力推进我市南水北调工程高质量发展,为实现“进五争四”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乡而努力奋斗。

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目前,我市南水北调工程受益范围覆盖市区、辉县市、卫辉市、获嘉县,日均用水约40万立方米,受益人口达到220万人,居民饮用水水质得到显著改善,优质丹江水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欢迎。2021年度计划供水量1.4亿立方米,截至10月18日,我市年度实际用水量达1.46亿立方米,提前完成年度供水任务。为进一步发挥工程效益,提高南水北调水资源利用率,我市规划“四县一区”配套工程南线项目和东线项目供水工程,工程建成后,将实现南水北调水源市域全覆盖。目前,南线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剩余部分节点正在推进,计划年内通水。东线项目初步设计已经批复,正在开展项目“两评一案”编制及入库等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

二、加强工程运行管理,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加强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运行管理,是确保工程平稳运行、实现城市安全供水的重要保障。一是规范管理,提升水平。全面规范规章制度,科学开展水量调度,加强对配套工程303处阀井及14处现地站房的监测巡查,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二是开展维养,保障安全。按照要求扎实开展工程设施日常维修养护,定期对沿线阀井积水进行抽排,有效解除各类安全隐患,保障工程运行安全。三是加快管理处所和自动化系统建设。加快推进配套工程“一处四所”建设进程,配合省南水北调办完善自动化系统建设,努力提高运行管理现代化水平。

三、全面落实灾后重建,切实提升应急能力

认真落实省委、市委要求,把灾后重建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结合工程汛期受灾情况,全面提升灾后重建质量,着力补齐短板弱项,切实提升应急能力,确保全市77.7公里总干渠和75.6公里配套工程安全度汛。一是灾后重建,加快修复。建立受灾受损问题台账,落实责任,明确时限,定期调度,解决销号,高效推进灾后重建工作。二是补齐短板,谋划长远。结合设计单位,认真探讨汛情期间暴露出来的短板和隐患,立足实际,谋划长远,采取有效措施补齐工程设施短板,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三是加强统筹,健全体系。建立由地方政府、水利部门和南水北调管理部门等相关单位组成的上下联动、职责分明的防汛责任体系,增强防汛物资和应急队伍的保障能力。

四、积极开展生态补水,建立补水长效机制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续推进南水北调生态补水,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充分利用汛前洪水资源。抓住南水北调总干渠工程每年汛前腾空防洪库容有利时机,向峪河、黄水河、百泉河、香泉河、卫河、共产主义渠和卫源湖、牧野湖、凤泉湖、百泉湖、共海湖、杭庄西湖等“六河六湖”生态补水,净化河湖水质,改善水环境。二是开展常态化生态补水。通过南水北调辉县市峪河退水闸、黄水河支退水闸,向市区的卫河和共渠开展常态化补水,修复河道周边生态环境。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在市政府主导下,纳入全市工作大局,积极对接生态环保部门、河渠部门,建立补水长效机制。

五、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确保入脑进心走实

按照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要求,市南水北调中心将在深入理论学习、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基础上,突出问题导向,完善激励问责,弘扬敢于担当、争先创优精神,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平安建设、目标考核等重点工作,努力实现“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目标,确保南水北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