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区委组织部 孙勇
近年来,红旗区深入开展党员“亮身份、做表率、树形象”活动,全面实施“支部建在小区”行动,创新探索无主庭院“四有两保”基层治理新模式,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和红旗区特点的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子。
架梁立柱、健全体系,激发城市基层党建不竭动力
三级联动,健全工作体系。在区一级,构建“1+N”规范体系,全面统筹纪检、宣传、政法、统战等部门力量;在街道一级,发挥6个街道“大工委”和31个成员单位的作用,共同参与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在社区一级,将36个社区划分为229个管理单元(网格),吸纳139名驻区单位、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相关同志为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最优化。顶层推动,完善责任体系。区委先后召开常委会、专题会、推进会29次,专题研究基层治理工作。疫情防控期间,区委书记开展为期1个月的大调研活动,组织2次“逐街道观摩、整区域提升”活动,为推动组织、力量、资源全面下沉提供了实践指导。区委组织部分类制定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通过“月例会、季观摩、半年考核”的方式,全面压实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责任。立足长远,优化制度体系。建立述职评议“三方评价”制度,引入“两代表一委员”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多方参与的评价模式,科学评价街道基层党建工作;建立跟踪问责问效制度,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纳入街道班子年度考核范围,倒逼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党建引领、群众自治,全面提升城市基层治理能力
建强战斗堡垒。坚持“支部建小区”原则,设立单独、片区、网格党支部共300个,纳入管理的党员1万余名。并按照功能、楼栋、兴趣爱好等划分党小组,挑选骨干分子和党员家庭作为党员中心户,构建起“镇(街道)—社区—小区(议事会)—楼道—党员”的五级党组织架构。参照“五个一批”选人模式,吸纳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公司党员负责人或党员志愿者462名担任党支部班子成员,增强小区支部核心力量。推动力量下沉。以机关“一筑四体”为载体,全区223名党委(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全部建立基层党支部联系点,主动下沉参与基层治理,实现机关、社区双领域双提升。积极探索在基层治理一线识别和发现干部,2019年以来,37名任劳任怨、群众公认度高的基层干部被提拔或重用,333名基层干部进行了首批职级晋升,有效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引领群众自治。创新探索“四有两保”治理模式,成立居民议事会229个,选拔884名议事会成员,使小区“有人管事”、管得住事;引导居民议事会制定自治章程、财务管理等制度,做到“有章理事”;整合辖区资源搭建议事平台,实现“有地说事”;采取群众集资、社会帮扶、政府兜底等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实现“有钱办事”。相关经验做法得到市委书记张国伟的充分肯定,并下发文件在全市学习推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强国平台等主流媒体进行连续报道。
聚焦民生、强化服务,焕发城市基层党建生机活力
坚持党员先行。深化党员“亮做树”活动,设立36个社区党员报到站,开辟线上报到通道,悬挂“共产党员家庭户”牌4200个,使党员线上线下同“亮”身份。疫情防控中,8000余名驻区党员自发到卡点值守,宣传防疫知识。文明城市创建中,党员带头参加义务劳动,不仅使党旗飘扬在防疫一线,更飘扬在基层治理和“创文”一线。坚持服务先行。建立“四大员”进社区机制,237名医生、心理咨询师、干警和律师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惠及群众1.2万人。开发“e岗通”手机APP,建立“全岗都通、全年无休、全域走访”的“三全”服务新模式,确保企业和群众办事服务不停顿,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不降低。特别是在受疫情影响下,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在全省市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名中位居53个建制区第6位,实现了以党建工作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坚持文化并行。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组织走访慰问等“关爱惠民”活动115次,举办“读书会”等“文化惠民”活动201场,以“城市清洁日”等为主题开展“宜居惠民”活动662次。在全省157个县(市、区)公众安全感指数调查中,位居全省第6位、全市第1位,并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工作优秀县(市、区),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下一步,红旗区将继续加压奋进,大胆创新,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创新,为打造城市基层党建共同体,建设“幸福红旗”“首善之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为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红旗”更加鲜艳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