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筑“绿”葬 让思念与环保同行

2025年09月01日

  当农历七月的风携着初秋的微凉拂过牧野大地,中元节——这个承载着华夏“慎终追远”千年文化基因的传统节日也如期而至。在当代社会,传统祭扫习俗与现代文明理念的碰撞愈发明显,如何让对先祖的思念不被“烟火缭绕”遮蔽,让对生命的敬畏与对自然的尊重同向而行?新乡市福泰公墓以30年的坚守与创新,给出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提及公墓,许多人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肃穆却略显清冷的画面。但走进福泰公墓,眼前的景象却颠覆了这份固有的印象——在百余亩园区内,松柏苍翠欲滴,四季花卉次第绽放,蜿蜒的步道旁草木葱茏,每一座墓碑都被精心打理,始终在清幽的环境中透着对逝者的敬意(如图)。很难想象,这片生态人文纪念园的前身,曾是一片荒芜之地。

  1995年,经省民政厅批准,原由平原省政府设立的新乡市市民公墓正式改建为新乡市福泰公墓。作为隶属于市民政局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近30年来,福泰公墓始终以“尊重生命、守护思念”为初心,在殡葬改革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从最初的基础安葬设施建设,到如今融入生态理念、人文元素的纪念空间打造;从单一的安葬服务,到涵盖祭扫引导、生命教育的多元服务体系的构建。福泰公墓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蝶变,更先后获得“河南省民政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殡葬改革示范单位”“河南省园林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成为河南省殡葬行业的优秀标杆。

  “入土为安”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生命观。公墓从来不只是逝者的“安息之所”,更是生者与逝者对话、思考生命意义的“精神净土”。

  在这里,每一处细节都透着对生命的尊重:工作人员会定期维护墓碑与周边环境,确保每一位逝者都能在整洁、安宁的环境中“长眠”;园区内精心设置的纪念广场、休憩长椅,为前来祭扫的市民提供了安静的空间——人们可以在这里静静伫立,回忆与亲人的过往,将思念化作心底的温暖力量。正如一名常来祭扫的市民所说:“每次来这里,看到干净的环境、郁郁葱葱的树木,心里的悲痛会减轻一些,反而会更平和地想起家人在世时的美好,这种感觉很珍贵。”

  更难得的是,福泰公墓始终致力于消解公众对“死亡”的忌讳与恐惧,通过园区内的文化展板、公益宣传活动等,传递“生命循环、敬畏自然”的理念,让“死亡”不再是黑暗的终点,而是化作新生的起点——就像园区里年年绽放的荷花,虽历经四季枯荣,却总能在夏日如期重新吐露芬芳,恰如生命的延续与思念的永恒。

  临近中元节,祭扫高峰也随之而来。但传统祭扫中,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习俗,不仅容易带来火灾隐患,更会造成空气污染,与当下“绿色环保”理念相悖。为此,福泰公墓发出倡议:让文明祭扫成为这个中元节最好的“思念仪式”。

  “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文明祭扫”并非简单的口号,而是福泰公墓希望传递的祭扫新观念。市民可通过敬献鲜花、擦拭墓碑、书写思念卡片等方式,表达对先祖的缅怀——一束洁白的菊花,胜过漫天飞舞的纸钱;一次轻声的诉说,比鞭炮声更能传递心底的牵挂。此外,福泰公墓还为市民提供多项便民服务:园区内设有专用停车场,解决祭扫出行“停车难”问题;工作人员在现场引导文明祭扫,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帮助,让每一次祭扫都既能寄托哀思,又能守护生态环境。

(尚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