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门村是新乡县南古黄河堤(又名为古阳堤)南侧一个小村,村中刘氏自明洪武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此,世代以农为生。清乾隆年间,一世祖刘庭珠始习中医,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七世歧黄,后继有人。
《刘氏族谱》记载:最早,清乾隆年间,刘庭珠原为方士,游走四方,结交贤良,获得好友专治“天花”秘方,始在家中学习中医,渐有名望。
二世刘德臣,字寅恭。公幼习儒,业应童试,因功名未遂,乃移习歧黄焉,夫济世活人,功赞化育,聿古以来,称峻绩矣。而公疗人之疾,不惮星宿之劳,不辞风霜之苦,非以卜利实以济人也。清同治年间,给李村老农治好绝症“搭背疮”,老农送一匾额“著手成春”,以表谢意。
三世刘来香,继先人志,得先人口传......实能绳其祖武。增先人光,不数年医道,善治温热病症,他常使用独特的泻下法。一天赴阳武县(今原阳县)治一温症病人,当他赶到后,病者家中已来两三位医生,都束手无策。他诊脉之后,果断地开出一剂泻下法药方,在场医生大吃一惊,均不同意此法治病而离去。随之,病人服了这剂药后,病情逐渐好转,心爽气舒,接着又服了三服药,病者痊愈。从此,他在阳武县境享有盛名。
清朝末年,四世刘世恩、刘世明兄弟两人都成了有名的中医。刘世恩是刘来香的长子,自幼习医,潜心于经典医著的研读,通读《黄帝内经》《难经》《医宗金鉴》《本草纲目》《伤寒病杂论》等名著,对《内经》的“五运六气”“阴阳五行”学说最有领悟,重视脉诊,以“七表”“八里”“九道”为纲。他善治内伤,特别是治疗小儿“天花”更是见长。他身边常自备“抽风散”“四圣散”等,治疗小儿之急慢惊风的病症,药到病除,被称为“大刘先”,驰名新乡、阳武、延津、获嘉方圆百余里,病愈者送匾“杏林妙术”。新中国成立后,新乡县以他开办的药铺,作为医药界人士学习的中心,县卫协曾在这里举办全县中医学习班,以“大刘先”为讲师。他把多年来的亲身经历,以生动的语言及深入浅出的讲解,献给医林同道,博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他在晚年总结了毕生经验,编写出《礼论》一书,在村路北开设“恩庆堂”药铺,并先后培养出十多名中医,如张庄张恒修在他手下学习三年回村行医,就治好了许多难症。
刘世明是刘来香的次子,在民国初年也是一位名医。他幼年得先人口授《内经》《难经》经典,皆能成诵,晚年尚手不释卷,善治温热病症。他治内伤主张“推陈致新”,最忌温补,用药力专效宏,大有“若药不瞑眩,则厥疾弗廖”之势。他常自备小儿“清胃散”“万应散”“复方健胃散”等,治疗急慢惊风、食积、滞泻,治之最为应手。他在村里开设药铺,名“仁恕堂”。人们也称之为南药铺(指药铺在村中路南),外人送匾“桔井奇功”。
五世时,刘氏家族的中医发展到盛期,名医有刘长庆、刘长荣、刘长海、刘长茂、刘长隆兄弟五人。村中刘氏于路南北开设两个大药铺,整天门前请医、看病者络绎不绝,经常停马车数十辆。其中最有名的中医刘长荣(字光墀)是刘世明的长子,群众都称他“活神仙”。他自幼得先人口授,耳濡目染,切心会聚内外妇儿,无一不精,善治温热症,能切中病机,用药灵活,能掌握住汗下法的治疗原则。他重视脉诊,针灸艺术最妙,对于嘴歪眼斜,偏瘫等症,治疗特别显著。有一次,一官员老母病重,将他请到家里,随之,就拿出一叠药方,他看后知是些名贵药物。他诊断后,开了一张汗下法药方,大黄领头,还有麻黄、黄连等。主人也懂些药理,看后大吃一惊,但又不敢说出不用,结果忍着让老母把药服下。果然在三更时分,药力行动,随急大便后,病情好转,想吃东西。接着他又调整了药方,病人连吃三服,病情大大见轻。从此,“活神仙”的美名越传越远。民国十八年(1929年),病人送匾“德齐良相”(此匾尚存)。
刘长海是刘世明的次子,也是一位有名中医,潜心于临床研究,善治内伤杂病。他用药稳重、轻灵,对病人和蔼可亲,民国十年(1921年)他在新乡县城上街(今新华街)开设“泰和堂”药店时,曾医好了很多绝症和难症患者,群众都称他是“刘神仙”。新中国成立后,他任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市人大代表,在市内享有很高声誊。还有刘长茂,他是刘世明四子,在朗公庙卫生院任医师。刘长隆是刘世明五子,也是一位名医。他行医50多年,医术高明,在全县享有盛誉,1977年病故。刘长庆是刘世恩之子,他也是一位擅长治疗伤寒和小儿“天花”的有名中医。
七世时,刘氏家族中医声望更高,名中医有刘文瑞、刘文彩、刘文祥、刘文蔚(渭)、刘文萱、刘文学、刘文济、刘文高兄弟八人。其中最有名的是中西医结合的刘文学,他自幼读曾祖父所编的《礼论》和中医名著,1961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现郑州大学医学院)。曾任新乡地区医院内科主任、新乡市人民医院高干病房主任,是一位高级医师,肠胃专家。刘文济在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任副院长、内科医师。刘文萱是新华医院医师,在治疗“胸痹”病症上经验丰富,于“活血化淤”,多有新意。他在中药制剂上,多有研究,自制“清胃散”“太和散”“荆防散”,特别是对小儿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很受群众欢迎。刘文祥幼承庭训,天资过人,1955年毕业于豫北医专(现新乡医学院),他以中西医结合技术,治好不少疑难杂症患者,1980年患急性心肌梗死病故。刘文蔚(渭)善长针灸。刘文彩担任新乡县医联会主任。刘文瑞在洪门卫生院,擅长内科杂病,破古方,别出新裁,重祛邪,药味少而精。刘文亮在本村行医,也很受群众欢迎。
刘氏家族中医后继有人,现在中青年从医者八人,为新乡人民救死扶伤作出了贡献。
(地名故事编辑部整理)